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菟 丝 子(《本经》)
菟丝子为旋花科寄生蔓草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原植物喜生于田边、路旁、荒地、灌丛中;南方菟丝子寄生于田边路旁的豆科、菊科蒿属、马鞭草科牡荆属的草本或灌木上;金灯藤寄生于草本或灌木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味甘,性温。归肝、脾、肾经。功效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临床用名有菟丝子、菟丝饼。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养肌,强阴,坚筋骨,主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药性论》:君。能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痛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鬼交泄精,尿血,润心肺。
《开宝本草》:味辛,甘、平,无毒。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馀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本草图经》:《抱朴子》取实一斗,酒一斗浸,曝干再浸又曝,令酒尽乃止,捣筛。每酒服二钱,日二服。此药治腰膝去风,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泽,老变为少。十日外,饮啖如汤沃雪也。
《本草经疏》:菟丝子君,禀春末夏初之气以生,凝乎地之冲气以成,感秋之气而实。故《本经》言其味辛平,《别录》益之以甘者,正雷公所谓禀中和凝正阳之气而结者也,其为无毒明矣。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而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肌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王则瘀血自行也。久服明目轻身延年者,目得血而能视,肝开窍于目,瞳子神光属肾,肝肾实则目自明,脏实精满则身自轻,延年可必矣。
简误: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平。无毒。益气强力,补髓添精。虚寒膝冷腰疼,正宜多服;鬼交梦遗精泄,勿厌频吞。肥健肌肤,坚强筋骨。服之久久,明目延年。茎叶煎汤,小儿可浴。解热毒痱疹,散痒塌痘疮。
《本草乘雅》:参菟从兔,性相类也。服月魄以长生。阴,阳体。阴,阳用也。雷公谓禀中和,以凝正阳之气得其性矣。内经云: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互交之机,惟兔丝有焉。设内无阴,则纤微之物,安能受气以生。诚得阴阳内外之枢纽,故主阴阳之气不足,以著绝伤,益气之力,致肌肉若一,成肥健人矣。别录主强阴,此即阳无内守。局方主真阴不固,此即阴无外使。更主心肾不交,佐以茯苓、莲实,谓菟丝虽具内外上下之机,其所专精,则外与上相亲切。而茯苓者,其精气旋伏于踵,则内与下相亲切。更借莲实之坎满,填离中之虚位,则内外上下及中,各有凭持。佐以玄参,潜消痘毒,方名玄菟,痘乃受胎之毒,包含至阴之内,仗玄参之玄端,从子半至阴之中,逗破端倪,交互菟丝阳外之阴使,默相化育,内守之阴,不期清净而清净。在外之阳,不期轻升而轻升。只须内外及上下,不必从中之枢键也。乃若磁朱之会心肾,亦即内外上中及下之机。朱上火,磁下水,非神曲在中之枢,上下不交矣。曲乃肝谷之麦,但木得水浮,肝得水沉,先以半生曲,反佐从下之水,更以半熟曲,越沉而浮,以肝得煮而浮,仍从木相也。然则上下之交,全从中枢互济。故上下及中,各有所专。唯在熟思精审,以一推十,十推百耳。大都病机不离升降,升降不离上下,上下不离开阖,开阖不离阴阳,阴阳不离内外,其名虽异,总归一元。经云阴内阳守,阳外阴使,能会阴阳之元始,则上下内外,左右前后,一言而终。
《药性解》:菟丝子,味甘辛,性平,无毒,入肾经。主男子肾虚精寒、腰膝冷痛、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鬼交泄精,久服强阴坚骨,驻颜明目轻身,令人多子。山药、松脂为使。
按:雷公云菟丝子禀受中和凝正阳气,故家入补少阳,温而不燥,不助相火。至和至美之剂,宜常用之。
《景岳全书》:味甘辛,气微温。其性能固,入肝脾肾三经。先用甜水淘洗净,浸胀,次用酒渍,煮熟晒干,炒之更炒。补髓添精,助阳固泄,续绝伤,滋消渴,缩小便,止梦遗带浊余沥,暖腰膝寒疼,壮气力筋骨,明目开胃,进食肥肌,禁止鬼交,尤安梦寐。汤液丸散,任意可用,古人不入煎剂,亦一失也。欲止消渴,煎汤任意饮之。
《本草备要》:平,补三阴。
甘辛和平,凝正阳之气,入足三阴,脾、肝、肾。强阴益精,温而不燥,不助相火。治五劳七伤,精寒淋沥,口苦燥渴。脾虚肾燥而生风热,菟丝益阴清热。祛风明目,补卫气,助筋脉,益气力,肥健人。补肝肾之效。《老学庵笔记》:予族弟少服菟丝子,凡数年,饮食倍常,血气充盛,忽因浴见背肿,随视随长,乃大疽也。适值金银花开,饮至数斤,肿遂消。菟丝过服,尚能作疽,以此知金石药不可不戒。昂按:此人或感他毒,未可尽归咎于菟丝也。山药为使。
《本经逢原》:菟丝子去风明目,肝肾气分药也。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五味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苦,迥乎不同,此补脾、肾、肝三经要药。
《本经》言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者,三经俱实,而绝伤续,不足补,气力长,令人肥健矣。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胫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经膜皆属于肝也。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丸服效。凡阳强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
《本草崇原》:凡草木子实,得水湿清凉之气后能发芽。菟丝子得沸汤之热之气,面有丝芽吐出,盖禀性纯阴,得热气而发也。气味辛甘,后手足太阴天地之气化,寄生空中,丝茎缭绕,故主续绝伤。
《本草求真》:[批]温肾补肝,止遗固脱。
菟丝专入肝肾,兼入脾。辛甘温平,质粘,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得天地中和之气。故书称为补髓添精,强筋健骨,止遗固泄,暖腰温膝,明目祛风,血补则风祛。为补肝、肾、脾气要剂。合补骨脂、杜仲用之,最为得宜。但杜仲、补骨脂气味辛温,性专趋下,不似菟丝气味甘平,而不重降耳。《老学庵笔记》云:族弟服菟丝子发疽,汪昂辟其或感他毒,不得归咎菟丝。若服之而见阳强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以性主补故也。但菟丝子最难得真,卖者有以水犀草子种出,形象绝似,药肆所贾,多属此物,然服之亦有微功。
《得配本草》: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
辛、甘,平。性温。入足三阴经血分。禀中和之气,凝正阳之性,温而不燥。益精髓,坚筋骨。治鬼交泄精,尿血余沥,赤白带浊,腰疼膝冷,去风明目,止泻固精。
得玄参,补肾阴而不燥。配熟地,补营气而不热;配麦冬,治赤浊;配肉豆蔻,进饮食。胃暖则开。佐益智仁,暖卫气;使车前子,治横生;调鸡子白,治目暗。
米泔水,淘洗,酒浸四五日,蒸晒四五次,研作饼,焙干用,补肾气,淡盐水拌炒;暖脾胃,黄精汁煮;暖肌肉,酒拌炒;治泄泻,酒米拌炒。
孕妇,其性滑。血崩,温能行血。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此物无根,假气而生。元精衰者,以此补之,所谓以假治假也。惟茎中寒、精自出者,用此温补之品,精得所养而自止。若缘虚火流遗,服之水益无定,愈补而愈溢矣。
《本草经解》:菟丝子气平,秉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燥金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
其主续绝伤者,肺主津液,脾统血,辛甘能润,润则绝伤续也。
肺主气,脾主血,胃者十二经之本,气平而味辛甘,则气血俱益,故补不足也。
气力者,得于天,充于谷,辛甘益脾胃,则食进而气力充也。
脾胃为土,辛甘能润,土润则肌肉自肥也。
《神农本草经读》:菟丝肺药也,然其为用在肾,而不在肺,子中脂膏最足,绝类人精,金生水也。主续绝伤者,子中脂膏如丝不断,利于补续也。补不足者,取其最足之脂膏,以填补其不足之精血也,精血足则气力自长,肥健自增矣。
久服肾水足则目明,肾气壮则身轻。华元化云“肾者,性命之根也。”肾得补则延年。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辛,平。主续绝伤,子中有丝不断,故能补续筋骨。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滑润有脂膏,自能生精益气而长肌肉也。汁去面皯。亦滑泽之功。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生精则目明而强且寿也。
子中之最有脂膏者,莫如菟丝。且炒熟则芳香又润而不滑,故能补益肝脾也。
凡药性有专长,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虽圣人亦必试验而后知之。如菟丝子之去面皯,亦其一端也。以其辛散耶,则辛散之药甚多;以其滑泽耶,则滑泽之物亦甚多,何以他药皆不能去,而独菟丝能之?盖物之生,各得天地一偏之气,故其性自有相制之理。但显于形质气味者,可以推测而知,其深藏于性中者,不可以常理求也。故古人有单方及秘方,往往以一二种药治一病而得奇中。及视其方,皆不若经方之必有经络奇偶配合之道,而效反神速者,皆得其药之专能也。药中如此者极多,可以类推。
《本经疏证》:免无雄,阴兽也,然狡狯若猿,窜疾若蛇,则其用皆阳矣。兔,微物也,故诸兽与遇,皆欲得为餐,兔或无可遁,则耸尻伏地,他兽近而搏焉,则环后足以蹄之,他兽多反伤,兔已乘蹄遁,是其绝有力处,深伏于踵,所用之阳皆在是。菟丝之根,犹其踵也,为四月盛阳所迫,屈蠖之阴,并从阳化,如丝如缕,宣布无方,则犹其狡狯窜疾也。迨至七月感受初阴,遂结为实,实中无他,不过稠黏,丝缕屈曲,蟠绕于中,则犹其抵穴伏处也。阴者阳之种,乃遇阳辄化而宣布;阳者阴之用,乃遇阴辄屈而归根。是其能联属浮越无根之气,化为生阳以媾于阴,而返本还元,归于窟宅,为不动之阳。故其治可分为四端,曰不激则不化,是别录疗口苦燥渴之义也;不空则不布,是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之义也;不媾则不结,是本经主明目益气力肥健,别录主养肌强阴坚筋骨之义也;不遇窟则不伏,是别录主茎寒精自出溺有馀沥寒血为积之义也。遇阳斯布,即以布为归,遇阴斯屈,便用屈为发,如环无端,正似其丝上结实,实中藏丝,所以为上品要药。虽然,伤寒通脉四逆证之面赤戴阳,茯苓四逆证之身有微热,皆浮越之阳,何不用是物化为生阳而使之归也?夫太和之元气,固有阴有阳之相播荡而为生化,与驳戾之邪气,亦有寒有热以相激逐而为患害者,乌可同日语,则菟丝者焉能以优柔温润之气,折暴戾严肃之阴而今阳得归耶?
《本草新编》:菟丝子,味辛、甘,气温,无毒。入心、肝、肾三经之药。益气强阴,补髓添精,止腰膝疼痛,安心定魂,能断梦遗,坚强筋骨,且善明目。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世人未知也,余表而出之。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菟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夜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遗。其故何也?盖梦遗之病,多起于淫邪之思想,思想未已,必致自泄其精,精泄之后,再加思想,则心火暗烁,相火乘心之虚,上夺君权,火欲动而水亦动矣,久则结成梦想而精遗。于是,玉关不闭,不必梦而亦遗矣。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之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入三经以收全效也。他如夜梦不安,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皆可用至一二两。同人参、熟地、白术、山茱之类用之,多建奇功。古人云:能断思交,则不尽然也。
或疑菟丝子无根之草,依树木而生,其治病,亦宜依他药而成功,似未可专用也。噫,何论之奇也。夫菟丝子,神药也,天下有无根草木如菟丝子者乎,亡有也。其治病,有不可思议之奇。人身梦遗之病,亦奇病也,无端而结想,无端而入梦,亦有不可思议之奇。虽《灵枢经》有“淫邪发梦”之篇,备言梦症,而终不得其所以入梦之故。虽圣人,亦难言也。用菟丝子治梦遗者,以异草治异梦也,乃服之而效验如响,亦有不可思议之奇,吾不意天地间之多奇如此。虽然菟丝治梦遗者何足奇,奇在吾子之发论,余得共阐其奇耳。惟其奇,故菟丝专用以出奇,又胡必依草木共治而后成功哉。
或问菟丝子治梦遗,奇矣,亦可更治他病,能收奇功乎?夫菟丝子,实不止治梦遗也,更能强阳不倒。用一味至二两,煎汤服,则阳坚而不泄矣。或人不信吾方之奇。不知菟丝子,实神药也,以神通神,实有至理。凡人入房而易泄者,以心君之神先怯耳。心之神怯,则相之神旺矣。相之神旺,则阳易举,亦易倒。心之神旺,则相之神严肃,而不敢犯君,则君之权尊。君之权尊,则令专而不可摇动,故阳不举则已,举则坚而不易倒也。菟丝子,能安心君之神,更能补益心包络之气,是君火与相火同补,阳安有不强者乎。况菟丝子更善补精髓,助阳之旺,又不损阴之衰,此强阳不倒之可以无虞,而不至有阴虚火动之失也。虽然铎创此论,宣菟丝子之神奇,非导淫也。倘阳火衰微,服此方,可以获益而种子。设或阴虚火盛,服此方,必有虚阳亢炎之祸,至痨瘵而不可救者,非铎之过也。
《本草分经》:甘、辛,温。入肝、脾、肾。强阴益精,温而不燥。补卫气,助筋脉,祛风进食。治精寒余沥。肾经多火者勿用。
《本草思辨录》:菟丝子汁去面皯,徐氏不解,叶香岩谓升少阴,徐氏复不信,不知此最易晓耳。菟丝延草木则根断,子中脂膏最足,故补肾精而主升。面为阳明之脉,而菟丝甘辛而温,能由阳明经上入于面,以施其滑泽之功,面焉得不去,窃愿以此释徐氏之疑。
脾主肌肉,菟丝以寄生根断之性,补益其脾,故能充卫气而肥健,《老学庵笔记》谓久服生疽,其气之温可知矣。
他物补肾,补之而已,此能于补中寓升,故其治精自出溺有余沥,不得以涩剂目之。治消渴,则是化肾中之阴以升其液,亦非滋阴之谓。
【现代药理研究】
1. 菟丝子具有增强免疫作用,能促进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
2. 菟丝子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有改善微循环作用。
3. 菟丝子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治疗作用,能提高动物性活力。
4. 菟丝子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5. 菟丝子具有抗衰老作用。
6. 菟丝子对白内障有延缓形成和治疗作用。
7. 菟丝子对肠运动抑制,对离体子宫表现兴奋作用。
8. 菟丝子与抗炎类药物组成的制剂对粉刺及脂溶性皮炎有治疗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