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升〓 〓 麻(《本经》)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均系野生。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林缘或草地中。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涝忌旱,以酸性或中型腐殖质土最宜生长。味辛,微甘,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临床用名有升麻、蜜炙升麻、升麻炭。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
《名医别录》:味苦,微寒,无毒。主解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药性论》:主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蛪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主百邪鬼魅。
《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并鬼附啼泣,游风肿毒,口气甘蛪。
《开宝本草》:味甘、苦,平、微寒,无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药类法象》:此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行经药也。若补其脾胃,非此药为引用、行其本经不能补。若得葱白、香白芷之类,亦能走手阳明太阴。非此四经不可用也。能解肌肉间热,此手足阳明经伤风之的药也。
《药性赋》:其用有四:引葱白散手阳明之风邪,引石膏止足阳明之齿痛,引诸药游行四经,升阳气于至阴之下,因名之曰升麻。
《汤液本草》:气平,味苦甘。微苦微寒,味薄气厚,阳中之阴也,无毒。阳明经本经药,亦走手阳明经、太阴经。
《象》云:能解肌肉间热,此手足阳明经伤风之的药也。去黑皮及腐烂者用。若补脾胃,非此为引用不能补。若得葱白、白芷之类,亦能走手、足阳明、太阴。
《心》云:发散本经风邪,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气上行。
《珍》云:脾痹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东垣云:升麻入足阳明,若初病太阳证便服升麻、葛根,发出阳明经汗,或失之过,阳明经燥,太阳经不可解,必传阳明矣。投汤不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朱氏云:瘀血入里,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黄汤,乃阳明经圣药也。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升麻、犀角,性味相远,不同,何以代之?盖以升麻止是引地黄及余药,同入阳明耳。
仲景云:太阳病,若发汗,若利小便,重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其害不可胜言。又云:太阳兀兀无汗者,葛根汤发之。若兀兀自汗者,表虚也,不宜用此。朱氏用升麻者,以表实无汗也。
《诀》云: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本草衍义补遗》:阳中微阴,主脾胃,解肌肉间热,脾痹,非升麻梢不能除。手足阳明伤风引用之的药及发解本经风邪。若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气上行不可缺也。《本草》云:治肺痿咳唾脓血。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玉函》曰:大热之气,寒以取。甚热之气,以汗发之。麻黄、升麻之甘,以发浮热。
洁古云:升麻乃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行经药也。若补脾胃,非此为引用不能补。若得白芷、葱白之类,亦能走手阳明、太阴。非此四经,不可用也。能解肌肉间热,此手足阳明伤风引用之药也。《主治秘诀》云:气温味辛,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其用有四:手足阳明引经一,升阳气于至阴之下二,阳明经分头痛三,去风邪在皮肤及至高之上四也。治脾瘅,非升麻梢不能除。
《本草纲目》:升麻,柴胡,引生发之气上行。同葛根,能发阳明汗。
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素弱,元气虚馁,乃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升麻葛根汤,乃发散阳明风寒药。余每用治阳气郁遏及元气下陷诸病,时行赤眼,每有殊效。神而明之,方可拘泥乎?一人素饮酒,因寒月哭母受冷,遂病寒中,食无姜、蒜,不能一啜。至夏酷暑,又多饮水,兼怀怫郁。因病右腰一点胀痛,牵引右胁,上至胸口,则必欲卧。发则大便里急后重,频欲登圊,小便长而数,或吞酸,或吐水,或作泻,或阳痿,或厥逆,或得酒少止,或得热稍止。但受寒食寒,或劳役或入房,或怒或饥,即时举发。一止则诸证泯然,如无病人,甚则日发数次。服温脾胜湿、滋补消导诸药,皆微止随发。余思之,此乃饥饱劳逸,内伤元气,清阳陷遏,不能上升所致。遂以升麻葛根汤合四君汤,加柴胡、苍术、黄芪,服后仍饮酒一、二杯以助之,其药入,觉清气上行,胸膈爽快,手足和暖,头目精明,神采迅发,诸证如扫。每发一服即止,神验无比。若减升麻、葛根,或不饮酒,则效便迟。大抵人年五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禀受弱而有前诸证者,并宜此药治法治之。《素》: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千古之下,窥其奥而阐其微者,张洁古、李东垣二人而见。外此,则著《参同契》、《悟真篇》者,皆与此同也。又升麻能解痘毒,惟初发热时,可用解毒,痘已出后,气弱或泄泻者,亦可少用。其升麻葛根汤,则见斑后必不可用,为其解散也。本草以升麻为解毒,吐蛊毒要药,盖以其为阳明本经药,而性又上升故也。按《范石湖文集》云:李焘为雷州推官,鞫狱得治蛊方:毒上在,用升麻吐之;在腹,用郁金下之,或合二物服之,不吐则下。此方活人甚众也。
消斑疹,行瘀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本草经疏》:升麻禀天地清阳之气以生,阳草也。故味甘、苦,平、微寒,无毒。洁古又云:性温,味辛微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为足阳明、太阴引经的药。得葱白、白芷,缓带脉之纵急。亦入手阳明大肠,升阳气于至阴之下。春气生生而上升,升麻正得之,故主解百毒。感清阳之气者必能破幽暗,故杀百精经老物殃鬼,澼瘟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凡云甘者,其气必和,升则必散,和而散,故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者,手少阳,足阳明、太阴热极故也,散三经之义,则二证愈矣。
简误:升麻属阳而性升,其功用俱如经说。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阴虚火动,肾经不足,及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等病,法咸忌之。误用多致危殆。
《本草蒙筌》:味苦、甘,气平、微寒。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无毒。乃足阳明太阴行经之药,凡补脾胃必此引之。若得白芷葱白同煎,又走手经阳明太阴。非此四经,不可用也。解百毒,杀百精殃鬼;释诸瘴,辟诸疫瘟邪。去伤风于皮肤,散发热于肌肉。倘太阳证俱误服,是先引贼寇破家。东垣云:初病太阳证,便服升麻葛根汤,是遗太阳不惟遗经,反引太阳邪气入于阳明不能解也,故曰引贼破家云。务认分明,切勿卤莽。止头痛喉痛齿痛,并中恶腹痛;理口疮疥疮斑疮,及豌豆烂疮。治风肿风痫,疗痈肺痿。故圣药为疮家之号,的药来风家之称。升提元阳,不下陷阴分;挟引诸药,同行达四经。东垣云:引葱白,散手阳胆风邪;引石膏,止阳明齿痛是也。
谟按:仲景《伤寒论》云:瘀血入里,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黄汤主之。夫犀角,乃阳明圣药也。又曰:如无犀角,代以升麻。其犀角、升麻气味大相远隔,何以代云?不过知升麻亦阳明经药,用之以引地黄及诸药同入阳明经尔。舍此他用,岂复能乎?
《本草乘雅》:人身气机,升出降入,谓之一周。能升则气机无不周矣。生阳之气发扬,邪僻之阴自死。入口皆吐出,此其外徵。长升即是长生,下者举之,此为要药。从混浊散漫之中,拔其微之妙,的是枢机之剂。但上行须有真气在,否则是煮没米粥矣。雷公炮制,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即炼已筑基,大裨体用,上行者有根可据矣。
升即四气之先机,时令之首兆也。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者是矣。设无成功之藏之入,亦无将来之生之升矣。所谓柔以时升,积小以高大,实非决骤之比。故十仑曰升,登合之量也;大鼗曰麻,群附之长也。是以允升,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生勿杀,予勿夺,赏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主治百疾,以及变迁,皆响晦入宴息而冥升。功能用晦而明,仍利于不息之贞。
升麻禀天地清阳之气以生,故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显明灭暗,致新推陈,升麻两得之矣。
《药性解》:升麻,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入大肠、脾、胃、肺四经,引葱白,散手阳明之风邪;引石膏,止足阳明之齿痛。引诸药游行四经,升阳气于至阴之下,故名升麻。又主解百毒,杀精物,辟瘟疫,除蛊毒,止泻痢。白芷为使。形轻而坚实,青绿色者佳。
按:升麻提气解肌,故入此四经。然奉令之使,不能益人,若下元不足者,用此升之,则下而元气益亏矣。《药性》乃曰: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恐非,惟阳气有余而下陷者宜之。若初病太阳证便服升麻,以发阳明汗,是引贼入门,亦非所宜也。
《药鉴》:气平,味苦甘,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阴中之阳也。治肺痿吐脓血,古人犀角地黄汤,每用之以代犀角者,止是引地黄等药同入阳明耳。与葱白同用,则能引之以散手阳明之风邪。与石膏同用,则能引之以止足阳明之头疼。补中益气汤用之,提元气从右而上。升麻葛根汤用之,驱邪热从表而散。惟其能解脾胃肌肉间热,故能散手足阳明经邪。诸方书以为元气不足者用之,阴中升阳,则谬矣。盖阳气下陷者,可升提之。若元气不足者,升之则下益虚,而元气益不足矣。盐水浸炒,则提肾气。甘草汁制,则提脾胃之气。若痰壅气上有汗者,勿用。
《景岳全书》:味微苦,气平,气味俱轻浮而升,阳也。用此者,用其升散提气,乃脾、胃、肺与大肠四经之药。善散阳明经风寒,肌表邪热,提元气之下陷,举大肠之脱泄,除阳明温疫表邪,解肤腠风热斑疹。引石膏除齿牙臭烂肿痛,引葱头去阳明表证头疼,佐当归、肉苁蓉可通大便结燥。凡痈疽痘疹,阳虚不能起发,及泻痢崩淋,梦遗脱肛,阳虚下陷之类,用佐补剂,皆所宜也。若上实气壅,诸火炎上,及太阳表证,皆不宜用。且其味苦气散,若血气太虚,及水火无根者,并不可用。
《本草备要》:轻宣升阳,解毒。
甘辛微苦,足阳明、太阴引经药,胃、脾。参芪上行,须此引之。亦入手阳明、太阴。大肠、肺。表散风邪,引葱白散手阳明风邪;风葛根能发阳明之汗;引石膏止阳明头痛齿痛。升发火郁,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引甘温之药上长,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故补中汤用为佐使。若下元虚者,用此升之,则下元愈虚,又当填用。治时气毒疠,头痛阳明头痛,连齿颊。寒热,肺痿吐脓,下痢后重,后重者,气滞也。气滞于中,必上行而后能下降。有病大小便秘者,用通利药而罔效,重加升麻而反通。丹溪曰:气升则水自降。经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地不交,则万物不通也。久泄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脱肛,崩中带下,能缓带脉之缩急。足寒阴痿,目赤口疮,痘疮升葛汤,初发热时可用,痘出后气弱或泄泻者可少用。否则,见点之后,必不可用,为其解散也。斑疹,成朵如绵纹者为斑,隐隐见红点者为疹。盖胃热失下,冲入少阳,则助相火而成斑;冲入少阴,则助君火而成疹。风热疮痈。解百药毒,吐蛊毒,杀精鬼。性阳气升,味甘故也。阳虚火动者忌用。朱肱《活人书》言:瘀血入里,吐衄血者,犀角地黄汤,乃阳明圣药,如无犀角,代以升麻。二药性味相远,何以为代?盖以升麻能引诸药同入阳明也。朱二允曰:升麻性升,犀角性降。用犀角止血,乃借其下降之气,清心肝之火,使血下行归经耳。倘误用升麻,血随气升,不愈涌出不止乎?古方未可尽泥。或有参、芪补剂,须用升柴,而又恐其太升发者,升麻、柴胡并用,蜜水炒之。
《本经逢原》:升麻能引清气右升,足阳明本药也。《本经》治疫瘴蛊毒,取性升上升也。治中恶腹痛,取开发胃气也。治喉痛口疮者,取升散少阳、阳明火热也。同葛根则发散阳明风邪,同柴胡则升提胃中清气,引甘温之药上升。故元气下陷者,用此于阴中升阳,以缓带脉之缩急。凡胃虚伤冷,郁遏阳气于脾土,宜升麻、葛根以升散其之郁。故补脾胃药,非此引用不效,脾痹非此不除。升麻葛根汤,乃阳明发散药。若初病太阳便服之,发动其邪,必传阳明,反成其害也。又升麻、葛根能发痘,惟初发热时可用,见点后忌服,为其气升,发动热毒于上,为害莫测;而麻疹尤为切禁,误投喘满立至。按升麻属阳性升,力能扶助阳气,捍御阴邪,故于淋带泻痢脱肛方用之,取其升举清阳于上也。古方治噤口痢,用醋炒升麻,引人参、莲肉,扶胃进食,大有神效。凡上盛下虚,吐血衄血,咳嗽多痰,阴虚火动,气逆呕吐,怔忡癫狂诸证,皆在所禁。
《本草崇原》:升麻气味甘苦平,甘者土也,苦者火也。主从中土而达太阳之气。太阳标阳本寒,故微寒。盖太阳禀寒水之气而行于肤表,如天气之下连于水也。太阳在上,则天日当空,光明清湛。清湛,故主解百毒。光明,故杀百精老物殃鬼。太阳之气,行于肤表,故辟瘟疫、瘴气、邪气。太阳之气,行于地中,故蛊毒入口皆吐出。治蛊毒,则中恶腹痛自除。辟瘟疫瘴气邪气,则时气毒疠,头痛寒热自散。寒水之气,滋于外而济于上,故治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愚按:柴胡、升麻,皆达太阳之气,从中土以上升,柴胡从中土而达太阳之标阳,升麻兼启太阳之寒水,细辛更启寒水之气于泉下,而内合少阴,三者大义相同,功用少别。具升转周遍之功,故又名周麻。防风、秦艽、乌药、防己、木通、升麻,皆纹如车辐,而升麻更觉空通。
《本草求真》:升麻专入脾胃,兼入肺、大肠。似与葛根一类。但此辛甘微苦,能引葱白入肺,发散风寒出汗。引石膏能治阳明顶巅头痛齿痛;引参、芪能入脾胃补脾;且同紫胡能引归、芪、白术甘温之药,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并治一切风陷下痢,后重里急,症不一端,有应用承气大下者,有应用升、柴上升者,要在辨症明确,以识升降之宜耳,不得概以升举为事也。久泄,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脱肛,足寒阴痿,暨蛊毒精鬼,阳升则阴散。与一切风热斑疹,斑疹有虚有实,须审兼症以治。汪昂曰:成朵如锦纹者为斑,隐隐见红点者为疹。盖胃热失下,冲入少阳,则助相火而成斑;冲入少阴,则助君火而成疹。疮毒靡不随手辄应,以升其阳而散其热,俾邪尽从外解,而浊自克下降,故又曰能以解毒。不似葛根功专入胃升津解肌,而不能引诸药以实卫气也。但升麻佐于葛根,则入阳明升津解肌有效;同柴胡升气,则柴能升少阳胆经之阳,升麻能升阳明胃经之阳,一左一右,相需而成。时珍曰:大抵人年五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禀受弱而有诸般阳虚等症者,并宜以升阳等药活法治之。但阴火动,及气虚汗出切忌。牛肱《活人书》言犀角地黄汤,如无犀角,可用升麻以代犀角,意在升麻能引阴血上涌,二者见解俱是,但须察其病气浅深,脏气偏纯,以明治之得失。
《得配本草》:辛、微苦,微温。入手阳明、足太阴经气分。风邪客于阳明,非升不散。阳气陷于至阴,非升不举。消疮痈,解百毒。
得葱白、白芷,缓带脉之急。佐干葛、石膏,治胃火齿痛。同葛根,治脾土火郁;胃伤寒冷,阳气郁而成火。同当归、肉苁蓉、怀牛膝,通大便虚燥。
多用则散,少用则升,蜜炙使不骤升。
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
伤寒初病太阳,痘疹见标,下元不足,升散元气益亏。阳虚火炎,四者禁用。
《本草经解》:升麻气平微寒,秉天秋平冬寒金水之气,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味苦甘无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入手少阴心经;味苦则燥,入足阳明胃经。气味轻清,阳也。
其解百毒者,气平而寒,味苦而甘,能清能和,所以解毒也。
杀百精老物殃鬼者,升麻秉平寒之气,则得清阳通达之性,能破幽暗,制精鬼也。
瘟疫瘴气,甘能和,所以能辟之也。蛊毒阴恶败坏之毒,阴毒邪气,皆天地郁塞熏蒸之气也,平寒能清,苦能泄之,甘味能和、能解,故药入口,蛊即吐出也。
其主中恶腹痛者,甘能解毒,苦能泄邪也。
其主时气毒疬头痛者,甘平和毒,苦寒清热,平苦又燥湿也。
其主寒热风肿诸毒者,平甘以和之,寒苦以清之,入膀胱能散寒热风肿也。
喉痛口疮,火郁于上也,其主之者,苦寒之味,火郁发之也。
《神农本草经读》:太阳标阳本寒,故微寒。盖太阳秉寒水之气,而行于肤表,如天气之下连于水也。太阳在上,则天日当空,光明清湛,清湛故解百毒;光明故杀百精老物殃鬼。太阳之气行于肤表,故辟瘟疫、疬气、邪气。太阳之气行于地中,故蛊毒入口皆吐出。治蛊毒,则中恶腹痛自除。辟瘟疫、瘴气、邪气,则时气、毒疬、头痛寒热自散。寒水之气,滋于外而济于上,故治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尝考凡物纹如车轮者,皆有升转循环之用,防风、秦艽、乌药、防己、木通、升麻,皆纹如车辐,而升麻更空通,所以升转甚捷也。”
《本经疏证》:中恶腹痛,毒之在下者也。时气毒疠头痛寒风肿诸毒,毒之在中者也。喉痛口疮,毒之在上者也。升麻所以能解如许多毒者,盖以其根内白外黑,茎叶皆青,复花白黑,是为金贯水中,水从木升,仍发越金以归功于畅水也。水者,严历之寒气也,金者,上肃之热气也,以严历之寒,包收肃之热,阳欲达而被阴束,是所以为毒也,使随木升而畅发焉,是即所谓解毒矣。观所胪诸证,虽得之不同其源,为病不一其状,归结其旨,均热收于中,寒束于外。在外者固是,内者亦未始非病,譬如伤寒中风,虽亦系外寒内热,然惟外寒是病,内热乃身中阳气,故时气及头痛寒热,皆与伤寒中风相近,而治此不治彼,则可以知之矣。
《本草新编》:升麻,味苦、甘,气平、微寒,浮而升,阳也,无毒?入足阳明、太阴之经。能升脾胃之气。得白芷、葱白同用,又入手阳明、太阴二经,其余他经,皆不能入。能辟疫气,散肌肤之邪热,止头、齿、咽喉诸痛。并治中恶,化斑点疮疹,实建奇功。疗肺痈有效,但必须同气血药共用。可佐使,而亦不可以为君臣。世人虑其散气,不敢多用是也,然而,亦有宜多用之时。本草如《纲目》、《经疏》,尚未及言,况他书乎。夫升麻之可多用者,发斑之症也。凡热不太甚,必不发斑,惟其内热之甚,故发出于外,而皮毛坚固,不能遽出,故见斑而不能骤散也。升麻原非退斑之药,欲退斑、必须解其内热。解热之药,要不能外元参、麦冬与芩、连、栀子,能下行,而不能外走,必藉升麻,以引诸药出于皮毛,而斑乃尽消。倘升麻少用,不能引之出外,势必热走于内,而尽趋于大、小肠矣,夫火性炎上,引其上升者易于散,任其下行者难于解。此所以必须多用,而火热之毒,随元参、麦冬与芩、连、栀子之类而行,尽消化也。大约元参、麦冬用至一、二两者,升麻可多用至五钱,少则四钱、三钱,断不可止用数分与一钱已也。
或问升麻能止衄血,先生置而不讲,岂仲景张夫子非欤?曰:以升麻为止血之药,此不知仲景夫子用升麻之故也。夫吐血出于胃,衄血出于肺。止血必须地黄,非升麻可止。用升麻者,不过用其引地黄,入于肺与胃耳。此等病,升麻又忌多用,少用数分,便能相济以成功,切不可多至于一钱之外也。
又问升麻升而不降,何以大便闭结反用升提,必取于升麻,岂柴胡不可代耶?曰:升麻与柴胡,同是升提之药,然一提气而一提血。大便燥急,大肠经之火也。大肠有火,又由于肾水之涸也。欲润大肠,舍补血之药无由,而补血又责之补肾,使肾之气通于大肠,而结闭之症可解。然则通肾之气,以生血可也,而必加升麻于补肾、补血之中者,盖阴之性凝滞而不善流动,取升麻而升提其阴气,则肺金清肃之令行。况大肠与肺又为表里,肺气通,而大肠之气亦通,肺气通,而肾之气更通,所以闭者不闭,而结者不结也。若用柴胡,虽亦入肝,能提升血分之气,终不能入于大肠,通于肺、肾之气,此柴胡之所以不可代升麻也。
或问升麻与犀角迥殊,何以古人有无犀角,角升麻代之之语,以升麻、犀角同属阳明也,然否?夫升麻虽与犀角同属阳明,而仲景夫子用升麻以代犀角,非特为其同属阳明也。犀角地黄汤所以治肺经之火也,犀角引地黄以至于肺,而升麻亦能引地黄以至于肺也。肺与大肠为表里,清肺而大肠阳明之火自降,瘀血必从大便而出,是升麻清肺,正所以清阳明也。
或问升麻用之于补中益气汤中,岂虑柴胡不能升举,故用之以相佐耶?曰:柴胡、升麻同用之补中益气汤者,各升提其气,两不相顾,而两相益也。柴胡从左而升气,升麻从右而提气,古人已言之矣。然而柴胡左升气,而右未尝不同提其气,升麻右提气,而左亦未尝不共升其气,又两相顾,而两相益也。
《本草分经》:甘、辛,微苦。性升。脾胃引经药。亦入阳明肺、大肠经,而表散风邪,升散火郁。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引甘温之药上行,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兼缓带脉之缩急,解药毒、杀精鬼。
【现代药理研究】
1. 升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升麻和单穗升麻提取物可使动物的活性减少,并可降低大鼠正常体温,对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至的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对小鼠有镇痛作用。升麻提取物能对抗樟脑或士的宁引起的惊厥。
2. 升麻有抗菌作用,升麻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升麻在试管中对许氏黄癣菌、奥杜央小芽孢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
3. 升麻对艾滋病病毒有抑制作用。
4. 升麻有抗炎作用。
5. 升麻对心血管系统有作用,可抑制心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所含升麻甙有降压作用。
6. 升麻有护肝作用,升麻的甲醇提取物及升麻醇木糖甙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动物肝损伤有抑制作用,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谷丙转氨酶的升高。
7. 升麻对平滑肌有作用,升麻煎剂对正常离体家兔子宫有兴奋作用,对膀胱和未孕子宫呈兴奋作用,并抑制离体肠管和妊娠子宫。升麻中的齿阿米醇对豚鼠空肠有明显缓解作用,并对氯化乙酰胆碱、盐酸组胺或氯化钡所引起的肠痉挛有一定抑制作用。
8. 升麻有抗凝和止血双重作用。升麻提取物在体外能延长牛凝血酶凝聚人纤维蛋白原的时间,显示较强的抗凝作用。升麻在炒炭前后均能缩短出血时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凝血时间,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9. 升麻还有升高白细胞和降血脂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