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④阳水初期,应吃无盐饮食肿势渐退后,改为低盐,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性物品。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水肿》中用赤小豆、桑白皮、鲤鱼、白术方治水肿,明确指出:“鱼勿用盐”、始终一切断盐“、慎盐酱五辛”。历代诸家重视忌盐。
⑤阳水兼热者,因大便干结,多食蔬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并可适当用缓泻药如麻仁丸,润肠通便,切忌用药过猛,使体力不支而晕倒.
⑥头面部肿势烈,可用浮萍草煎水熏蒸,以促发汗消肿,但勿受凉.
⑦风水兼有外邪可给芫荽煎水代茶饮,以助发散,当表证未除时不宜攻下.
⑧阳水患者有喉蛾红肿疼痛时,用锡类散或喉风散吹于患处,一日三次,并加强口腔护理,每日可用淡盐水或银花甘草水嗽口,达到清热毒目的.
⑨攻逐一法为治阳水常用之法,虽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易伤正,故服药前测体重、腹围,服药后观察全身变化及大便情况,做好记录。
⑩严密观察水肿的变化。肺病多头部先肿;心病多下半身肿;脾病多四肢先肿;肝病多胁痛而腹先肿;肾病多早上面肿、晚上足肿。水肿的消退多从上而下。若四肢消退而腹部增大,则为水脱津亡,预后多不良。
(2)阴水:
①患者属虚寒型,常畏寒,需多加保暖,病室宜向阳,室温偏高,平时多加衣被,免受风寒.
②阴水病程缠绵,反复不愈.心情急躁易怒,要多加关心,树立信心.
③患者全身浮肿而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退,皮肤极易破损,故要特别加以保护,经常用温水清洗,切忌动作粗暴,用力硬擦.对皮肤皱襞处要细心擦净,擦干,撒以滑石粉.阴囊水肿明显者,可用吊带托起,防上褥疮的发生.下肢水肿可抬高患肢.
④阴水宜补益,可多给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蛋、肉、鱼等.饮食宜温热,忌生冷瓜果、凉拌菜,适当用一些姜、芥末、胡椒等。并常吃补中益气温阳之品如扁豆、蚕豆、莲子、胡桃、大枣、牛羊肉等。因脾虚脘腹胀闷,少吃产气食物如牛奶、豆浆等。
⑤中药宜浓煎、热服、少量多次。
⑥严密观察病情。如有无高血压脑病及服用利尿剂后尿量变化,肿势消退情况,舌苔的异常,如突然苔退光如镜或厚如积粉、腐蚀,表明病情恶性,若舌体肿大而突然瘦小、抖动,可能是肝风内动之征兆。
⑦水肿消退后可适当配合气功锻炼。
4.养生指导
(1)生活起居有规律,早卧早起。
(2)水肿消退后需动静结合,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要防止过度疲劳,尤应节制房事。
(3)此病缠绵反复,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正气强盛,免受外邪的侵袭,预防感冒。
(4)加强营养防止伤食,尤其大病愈后切忌暴动饮暴食,不能过食肥甘之品。
痰饮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首先描述了四次:“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谈饮涉及范围很广,通常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
西医所指的慢性气管炎、哮喘、渗出性胸膜炎、肠梗阻等属于本证范围。
1.病因病机
痰饮的成因为外感寒湿,饮食不节,或劳欲所伤,致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失调,三焦不利,津液停聚化为痰饮。
(1)外感寒湿:凡气候湿冷,坐卧湿地,水湿之邪浸袭卫表,使中阳受困,运化无力,水湿停聚而成痰饮。
(2)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或暴饮过量之水;脾胃素虚,食少饮多,水停而不消;均可阻遏阳气,使中州失运,湿聚为饮。
(3)劳欲所伤;劳倦、纵欲太过或久病体虚;伤及脾肾之阳,水液失于输化,亦能停而成饮。
2.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