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5、肝结核 肝结核并无特异的症状与体征,多有肝外结核灶存在,常见发热,为弛张热或微热,少数为稽留热,很少伴有寒战,肝脏肿大伴触痛,体重减轻,食欲缺乏,消瘦乏力,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盗汗,可有脾肿大,黄疽。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少数可升高,血沉增快,白蛋白减低,絮状试验阳性,氨基转移酶升高,BSP 潴留。大多数患者胸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肺结核,腹部X平片肝区有钙化灶。肝血管造影可能显示无血管的缺损区。B超检查可确定肝肿大的情况,并可发现较大的结节、钙化灶和脓肿的存在,有胆道阻塞者可发现阻塞以上的胆管扩张。腹腔镜检查可见到肝表面大小不等的结节呈乳酪色,有时可见到突起的块物,同时做穿刺活检,可确定诊断。放射性核素扫描只能显示标志物缺损,但不能与其他性质的肿块区别。结核菌素试验一般为强阳性,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结核,重症患者、合并糖尿病。酒精中毒、营养不良及老年人均可出现假阴性。
6、布氏杆菌性肝病 有与牛、羊接触史,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与肝硬化三型。急性肝炎型有相应的波状热流行病史,发热较高较长,有关节痛、多汗。慢性肝炎型经过隐匿,病程迁延,间歇低热,肝、脾肿大,伴有关节炎及晕丸炎。血清布氏菌凝集反应阳性,血培养可证明布氏菌,确诊有赖于肝活检,可发现布氏菌性肉芽肿。
7、钩端螺旋体病 是钩端螺旋体感染,在流行地区夏秋季节1~3周内有疫水接触史,起病急骤,有畏寒、发热、头、身、腿痛,乏力,结膜充血,跳肠肌明显压痛,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有出血及肾损害,部分患者可有黄疽及肝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氨基转移酶升高,确诊须有病原学及血清学证据。
8、肝梅毒 有先天性肝梅毒和后天性肝梅毒。先天性肝梅毒除肝、脾肿大或轻度黄值外,一般无特殊表现,诊断赖于先天性梅毒的体征和血清华氏反应阳性。后天性梅毒患者有梅毒接触史或感染史,缺乏明显的胃肠道症状,而有其他二期梅毒病征,早期临床表现轻微,轻度黄疽及肝脾肿大,易与病毒性肝炎混淆,肝功能轻度异常,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华氏反应阳性。晚期肝脏肿大,表面不平呈结节状,质硬、无压痛,全身情况佳,病变广泛或累及门脉循环及胆管者,多表现为门脉高压及胆汁淤积症。肝功轻度异常,碱性磷酸酶增高,磺澳酞钠留,华氏反应阳性。
(三)寄生虫性感染
1、阿米已肝脓肿(ALA)多有阿米巴痢疾史。大多发生于胃肠感染、化脓性胆系疾病之后,临床表现因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而异,尤以脓肿的位置影响最大,有发热,继而肝区持续性疼痛,毒血症常不显著,肝脏显著肿大,边缘钝,质饱满,脓肿多见于右叶,有明显局限性压痛对击痛、挤压痛,黄疽少见。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升高。X线检查示右隔肌抬高,活动受限,反应性胸膜炎。B超检查示有单个或多个液性暗区,边缘厚,不规则,暗区内有回声光点。核素扫描为单个放射性缺损区。肝穿刺脓液呈巧克力色,可找阿米巴滋养体。CT检查对肝的小脓肿诊断有重要价值,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肝动脉造影可显示肝内圆形或椭圆形无血管区,在实质期呈一圈密度增高带。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琼脂扩散试
验等均为阳性。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
2、血吸虫病 肝肿大的程度与病情相平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根据感染轻重、病期早晚,虫卵沉积部位及人体免疫反应而不同。性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以后有间歇型、弛张型发热、腹痛、腹泻过敏反应,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左叶较著/慢性血吸虫病常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轻度肝脾肿大。晚期以肝硬化与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为主要临床表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吸虫皮内试验、尾蝴膜试验、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阳性者高度提示本病。粪便孵化阳性为主要诊断依据。直肠镜款膜活组织检查虫卵阳性率较高。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中循环抗原的特异性及灵敏性 较高,可证明患者体内仍有成虫存活。
3、华支睾吸虫病 多数患者无症状和体征。该地区具有疾病流行史,及有嗜食生鱼及半熟鱼肉的习惯,由于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故可引起一些肝胆道病变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临解现与感染程度有关,一般有胃纳减退、乏 力、上腹部不适、腹泻、肝脏肿大等。严重感染者由于大量成虫梗阻胆道,可引起阻塞性黄疽。一些患者有头晕、失眠等类似神经官能症。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粪便、胆汁或十二指肠液中发现虫卵是最有力的诊断根据,皮内反应试验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4、肝包虫病 包虫病多见于牧区,最多发 生于肝脏,肝肿大为肝包虫病必有的体征,多位于右叶,通常为单房性,还有多房、多囊性。早期往往有类似胆囊炎的症状,心窝部有胀满感,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恶心,有牵引性钝痛或向肩部放射。囊肿生长缓慢、无压痛、呈囊状感。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X线检查右隔变形或蛋壳样钙化的囊壁。B超检查常显示圆形或卵圆形无回声液性暗区,边缘整齐,内部可见分隔形成,多提示为子囊影。核素扫描病变区无放射性,边界清晰。CT检查可直接显示病变的部位和大小,边界光滑,水样低密度。免疫学试验方法有十多种,包虫皮内过敏试验虽然敏感性高降特异性差,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国内现常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疟疾 半数以上的疟疾伴有肝肿大,多在肋缘下互1~2横指可触及,可伴压痛,脾肿大质较硬。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在发病期多有典型的热型,且可找到疟原虫。血清胆红素可增高,絮状试验阳性,丙种球蛋白可增高。
二、感染性肝肿大
(一)中毒性肝肿大
1、药物性肝病 药物或化学制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常导致肝肿大与黄疽。患者有明确的服药史而无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史,用药后l-4周内出现肝脏损害的表现,临床症状与体征轻微,可有发热、皮疹、瘦痒等过敏现象,且停药后症状与体征恢复较快,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0.06%,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再次应用相同的药物,再度发生肝损害。
2、酒精性肝炎 患者发病前有大量饮酒史,症状轻重不等,可有食欲缺乏,乏力,间歇性发热,右上腹疼痛及肝脏肿大。急性发病可引起恶心、腹痛、黄疽、肝肿大并压痛,甚至发生腹水,下肢水肿乃至肝昏迷。可有贫血及白细胞增高,血清转肽酶、乌氨酸甲酸移换酶、天门冬氨基转换酶、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均可增高、与非酒精性肝病比较,AST/ALP可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