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腹部 > 正文

肝肿大是怎么回事,肝肿大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2-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3、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多数在5-9周,亦有短至2周长达26周者,虽然大多数患者有输血或注射史,但据报告抗 HCV抗体阳性者 58%元注射史。起病多迟缓,临床表现一般不重,但更易转为慢性,血氨基转移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波动较大,抗体于发病后平均15周出现,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RNA的早期阳性率更高。

  4、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同,可经输血、血制品、注射、针刺、密切接触和围产期传播。我国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合并了型毒性肝炎者较多,其诊断依据为:①血清抗一HD-IGM、或抗HD。或HDA阳性。②血清中HDV-RNA阳性。③肝组织HDAG或HDV-RNA阳性。临床表现可分为HBV/HDV的联合感染;HBV和HDV的重叠感染。

  (1)联合感染: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HBV/HDV联合感染病程呈良性自限性经过,临床表现类似单纯HBV急性感染,有时可见谷雨 氨基转移酶双峰,第一峰为HBV所致,第二峰为HDV所致。另一种HBV/HDV联合感染表现为重型或暴发型肝炎。

  (2)重叠感染:临床表现也分为两种。一种为HBSAG无症状携带者发生急性肝炎时,表现为典型的HBSAG阳性肝炎,病情较单纯HBV感染严重,应注意丁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叠感染,HBSAG阳性的暴发性肝炎中有不少是由于HDV重叠感染。一种为HBV所致慢性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DV可使HBV的病变加重并促进向慢性活动性及肝硬化发展。当乙型迁延性肝炎迅速发展为慢性活动性时,也应考虑是否发生HDV重叠感染。

  5、成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范围很广,某些地区成型病毒性肝炎可占临床病毒性肝炎的50%,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秋冬季节多见,常在雨后或洪水后,以水源污染引起流行。在发病前 l-4 d粪便中即可检出HEV发病后2周内仍可排毒。起病时约半数患者有发热、关节痛。黄疽、胆汁淤积及陶土样便较甲型病毒性肝炎为多见,症状一般较甲型病毒性肝炎为重。戊型病毒性肝炎和甲型病毒性肝炎虽同为经口传染的RNA病毒,临床上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多侵犯幼儿儿童。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后发病率高,多侵犯成人以 30-40岁最多,病死率约 1%-2%,为甲型病毒性肝炎的10倍,孕妇中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可达I20%-30%,尤以妊娠中、晚期为重,多为暴发I型。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本病常有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但发热比肝炎高,持续时间亦较久,常有咽部疼痛、充血和内分泌物,颈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常肿大,脾肿大及触痛较明显。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单核细胞在0.50以上,异常淋巴细胞在0.10以上,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抗EB病毒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增长,或特异IGM型抗体阳性,肝活检可见弥漫性单核细胞浸润及局灶性肝坏死。

  7、巨细胞病毒感染 正常成人受染后可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的症状、体征和典型血象,但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肝脏肿痛及肝功异常较轻,肝活组织检查可见炎性浸润及轻度肝细胞坏死,或呈小型肉芽肿及巨细胞,而在肝内找出巨细胞包涵体的机会不多。免疫抑制患者受染后可无症状,或有多数脏器受累,如肝炎、肺炎关节炎及其他多处的病变,可有发热、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肝脾肿大、肌痛及关节痛。确诊主要依靠从血液、尿液、痰或粪便分离病毒,新鲜尿离心沉淀或口咽部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包涵体,或双份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抗CMV效价递升而抗EBV阴性热 为立克次体性感染,可有乏力、纳差、恶心J吐,大多数伴有右上腹痛及肝肿大,压痛可不显著;部分患者伴有脾肿大及黄疽。病程中可有絮浊反应阳性及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力上升,常类似病毒性肝炎。但以下各点有助鉴别:①起病寒战、发热显著,热度较高,持续1-3周,头痛、腰背及脏肠肌痛显著;②部分患者可伴发非典型肺炎;③有牛、羊等畜类接触史,尤其是疫区牧场、屠宰场、肉类加工厂、制革厂等工作人员较易得病;④反相间接血凝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抗原有助早期诊断。

  (二)细菌性感染

  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本病是由于胆管梗阻继发感染所导致的急性完全性梗阻和胆管急性化脓性感染。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常伴发感染性休克。既往有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病史,突出高热,右上腹疼痛、压痛J击痛明显,有黄疽、消化道症状,肝脏均匀性肿大。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分类见核左移,血清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凡登白试验呈快速直接反应,血浆中环3’、5’单磷酸腺着浓度可增高40倍以上,碱性磷酸酶常增高,血清氨基转移酶明显增高,血中Y-谷氨酸转肽酶及脂蛋白含量迅速上升,血细菌培养阳性。X线检查示右辅肌活动受限,右侧肋隔角模糊,十二指肠有时可引流出脓汁,培养出致病菌对确诊有决定性意义。B超检查可见肝内或肝外胆管扩张或有结石,胆囊或可增大。经内镜逆行胆管引流,经皮肝穿刺引流即可确定胆道阻塞部位,又可做应急的减压引流。

  2、慢性胆囊炎 病程长,发病缓,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右肩肿区疼痛,消化系统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但无反跳痛,可有肝脾肿大,偶现黄疽。十二指肠引流胆汁中有大量白细胞,细菌培养或寄生虫检查阳性。B超发现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胆结石、胀大的胆囊、胆囊钙化斑和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胆囊造影为慢性胆囊炎影像。胆囊收缩素试验阳性。腹腔镜检胆囊为灰白色变形,并缩小和粘连,小剖腹探查能迅速确诊。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罕见病,可能与感染有关。特点是病程长,进展慢,主要表现为黄疽、间歇性低热、右上腹钝痛不适,肝脾肿大、消化道症状。碱性磷酸酶、血清胆红素和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肝功能有一定程度损害。胰胆管造影示:总胆管不扩张并伴有僵硬或走行过弯现象,肝门部胆管呈局限性、多发性狭窄,狭窄的肝门肝管呈逐渐或突然向心性狭窄,胆囊及胆总管无结石。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且能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起治疗作用。

  4、细菌性肝脓肿 既往有胆道感染、皮肤痈、疖或败血症史,常以恶寒或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肝肿大与压痛为主要症状起病,其表现与阿米巴肝脓肿相似,但程度较重、病情较急。白细胞常明显增多与中性核左移。X线检查显示,右叶脓肿使右侧隔肌升高,活动受限,肝左叶脓肿可见赏门、胃小弯及十二指肠移位。肝核素扫描有多个放射性缺损区。B超检查可见脓腔内有液平反射,可显示脓腔的部位及大小。肝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性多个占位性病变。CT检查显示边界清楚、多发、低密度影。诊断性穿刺可抽出少量黄白色脓汁,细菌培养多为阳性。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