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壮医认为,药物自口直接进入谷道,通过龙路、火路网络输送而达病所,从而起治疗作用。在遣方用药上,以辨病论治和对因治疗为主,也讲究辨证论治,作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如对瘴疾,针对瘴毒,选用青蒿、槟榔、薏苡仁等药物;对痧病,选用救必应、金银花、板蓝根、三叉苦、山芝麻、黄皮果等方药;对淤病,选用田七、桃仁、赤芍、苏木等药物;对疮肿,选用大青叶、蒲公英、地丁、七叶莲、两面针等药物。是为对因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兼症,结合对症治疗的药物,如外感热毒痧症,咽痛甚者可加毛冬青、鱼腥草、穿心莲、玉叶金花之类;咳甚加瓜蒌根、十大功劳、百部、穿破石之类。
由于壮医强调辨病为主,因此在治疗上大量使用专病专方。现已收集的数千条壮医药专病专方,广泛应用于壮医临床各科,有的确实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从历史上著名的陈家白药、甘家白药,至现代广泛应用的百年乐、大力神、三金片、鸡骨草丸等成药,都是在验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其他如胃病用山白虎胆、一枝箭、过江龙、金不换;痨病用不出林、铁包金、石油茶、穿破石、黑骨风;红白痢用凤尾草、地桃花、金银花藤;骨折用天青地红、小叶榕、七叶莲、泽兰、鸡骨草、两面针等,不胜枚举。
对于以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壮医治疗以补虚为主,并主张多用动物药。如妇女花肠虚冷无子者,以山羊肉、麻雀肉、鲜嫩益母草、黑豆配合作饮食治疗;气血虚弱,兼有风湿,颈、腰、肢节疼痛,历年不愈,每遇气交之变而加剧者,主张多进食各种蛇肉汤,或穿山甲汤,或乌猿酒;对阴伤干咳者,喜用猪肉、老母鸭、水鸭或鹧鸪煲莲藕。壮族地区动物药十分丰富,因而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以补虚,成为壮医用药的特点之一。
二、外治法
壮医外治法是通过外部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壮医认为,各种外治方法的治疗作用,归纳起来一是调气,二是祛毒。在内容上包括外病外治和内病外治两个方面。如疮痈疔毒、水火烫伤用壮药外敷,属外病外治;疴呕肚痛、遗尿泄泻用药线点灸,属内病外治。在具体施治上,又分药物外治和非药物外治两大类,或者两者结合使用(如药线点灸、药刮疗法)。壮医外治法内涵十分广泛,方法丰富多彩,疗效奇特显著,在我国传统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科研课题。
壮医外治方法已知的就有数十种之多,兹简介已经进行发掘整理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且行之有效的疗法如下:
(一)壮医针法
1.火针疗法
常用的火针疗法有三种:①用自行车钢线或布伞钢线一截,长lO~15厘米,一端磨尖,一端安装木柄,即成火针。使用时,以棉花加少许硫磺粉卷于针尖上,蘸上茶油或花生油,点燃烧热,待火熄后,迅速点刺在治疗的部位上。此法常用于治疗淋巴结核、胃痛、腰腿痛等病。②用l0号或12号注射针头装上木柄即成火针。此法多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方法是先用笔在结核部位划出结核大小,然后常规消毒,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约过3分钟后,将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红,然后迅速刺人结核部位,先刺周围1圈,再在中间刺若干针,每次可连刺20~25针,刺后涂以少许消炎膏。③用3根8号缝衣针分成三等份呈品字形固定在直径约o.8厘米的小圆木或铁质圆管上,露出针尖约o.5厘米即成。使用时,先将针尖蘸上花生油或茶油,然后置于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人患者病位上,每病位刺1针,5~6天刺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此法多用于治疗淋巴结核、子宫癌、鼻咽癌、脑血管瘤、骨髓瘤、甲亢等病。
2.针挑疗法
针挑疗法是用大号缝衣针等针具,根据病症选择体表上某些部位或穴位,运用不同手法挑破其浅层皮肤或挑出皮下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外治方法。操作方法:先选好针挑点,即根据病症选择穴位或体表上的病理阳性反应点。常规消毒后,用针对准针挑点下针。其手法有:浅挑、深挑、急挑、慢挑、轻挑、重挑、跃挑和摇挑8种。针挑方式有:点挑、行挑、丛挑、环挑、散挑和排挑6种。一般一个针挑点可反复挑几次,挑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创口。此法常用于治疗痧病、疳积、痔疮、痈症、腰痛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