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医药文化 > 中医文化 > 正文

两汉及三国时期中医文献发展概述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6、《韩诗外传》

     该书有援引五脏六府之说,与今存《素问》、《灵枢》说亦颇有差异。该文云:“惟夫命本人情,人有五脏六府。何谓五脏?情藏于肾,神藏于心,魂藏于肝,魄藏于肺,志藏于脾。何谓六府?咽喉量入之府,(月胃)者五谷之府,大肠转输之府,小肠受成之府,胆积精之府,膀胱精液之府。”

     7、《白虎通·情性》 该书为东汉班固撰,本篇有诸多论脏象之说。结合五常(仁、义、礼、智、信)、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亦为合经学之论。惟其引用前人医论,如《春秋元命苞》等,颇具文献价值。另有诸多佚名氏之论,今摘要如下:

     或曰:口者心之候,耳者肾之候。

     或曰肝系于目,肺系于鼻,心系于口,脾系于舌,肾系于耳。

     六府者何谓也?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为藏宫府也。故《礼运记》曰:

     六情所以扶成五性也。胃者,脾之府也,脾主禀气,胃者,谷之委也,故脾禀气也。膀胱者,肾之

府也。肾者主泻,膀胱常能有热,故先决难也。三焦者,包络府也,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故上焦若窍,中焦若编,下焦若渎。胆者,肝之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胆

断也。是以肝胆二者,必有勇也……小肠、大肠,心、肺府也,主礼义。礼义者,有分理。肠之大

小相承受也。肠为心肺主,心为皮体主,故为两府也。

     通过以上诸书对脏象的记载,足可看出,其与今存《素问》、《灵枢》之脏象学说,虽有相同或相近之处,然亦有诸多不同之处。从而似可证明,在汉代医学文献中,有关脏象的学说,并非全属一个体系,而是具有多家不同的学派。反映了人们对脏象的认识,从多方面与多角度的经验总结,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对探讨人体生理与病理变化,推动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出土文物医学文献

     在近代出土之文物中,有不少系汉代古医籍或古医籍残文。均有重要文献学价值。其中如前引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另有安徽阜阳汉简古医书《脉书》与《引书》,其成书年代究在汉以前或西汉时期,实难确认,虽在先秦时期的可能性大,但亦不能完全排除在西汉前期的可能性。今再举两种为例。

l、《流沙坠简》

     英籍探险家斯坦因于1906年至1907年间,考察我国新疆之和阗、尼雅、楼兰古城遗址及甘肃敦煌汉代长城鄣燧遗址时,发现了大批汉文及粟特文、佉庐文、婆罗谜文文书,书写材料多木质简牍。法籍汉学家沙畹曾系统整理斯氏此次考察所获汉文文书,编著《思坦因在东土耳其斯坦所获汉文文献》。19l0年,罗振玉得知沙畹正在考释汉文简牍,翌年即向沙氏索取有关资料。1912年沙氏提供了手校本,罗氏随即与当时也侨居日本的王国维,据此手校本进行了释文和考证,于1914年在日本京都出版了《流沙坠简》。

     据王国维该书序言云:“敦煌所出者,皆两汉之物;出罗布淖尔北者,则自魏末以迄前凉;其出和阗旁三地者,都不过二十余简,又皆无年代可考。然其古者,犹当为后汉遗物,其近者,亦当在隋、唐之际也。”

     按《流沙坠简·方技类·医方》共有完、缺简文十一枚;残纸一片,有字三行,右边行字亦残缺。据整理注记,其残纸出蒲昌海北;十一枚简文,除“涂牛领”方不记出处外,余皆出于敦煌。“涂牛领”方一简,虽无出处,但若从文字字体及书写风格看,与其他简亦颇相似,故很可能是同出一地,而原整理漏记。从简文字体看,亦皆为汉代隶书,此与王国维所谓“敦煌所出皆两汉之物”的考证亦相符。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