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医药文化 > 中医文化 > 正文

两汉及三国时期中医文献发展概述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2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经抄乙部阙题:真人问曰:凡人何故数有病乎?神人答曰:故肝神去,出游不时还,目无明也;心神去不在,其唇青白也;肺神去不在,其鼻不通也;肾神去不在,其耳聋也;脾神去不在,令人口不知甘也;头神去不在,令人眴冥也……夫神精,其性常居空闲之处,不居污浊之处也;欲思还神,皆当斋戒,悬象香室中,百病消亡;不斋不戒,精神不肯还反人也。皆上天共诉人也。所以人多积病,死者不绝。

     卷五十草木方诀:草木有德有道有官位者,乃能驱使也,名之为草木方,此谓神草木也。治事立愈者,天上神草木也,下居地而生。立延年者,天上仙草木也,下居地而生也。治事立诀愈者,名为立愈之方;一日而愈,名为一日而愈方;百百十十相应愈者是也。此草木有精神,能相驱使,有官位之草木也……

     卷五十刺诀:灸刺者,所以调安三百六十脉,通阴阳之首而除害者也。三百六十脉者,应一岁三百六十日,日一脉持事,应四时五行而动,出外周旋身上,总于头顶,内系于脏。盛衰应四时而动移,有疾则不应,度数往来失常,或结或伤,或顺或逆,故当治之……此得天经脉谶书也。

     卷九十三方药厌固相治诀:……今天师拘校诸方言,十十治愈者方,使天神治之也;十九治愈者方,使地神治之;十八治愈者方,使人精神治之。过此以下者,不可用也。……是万二千物,悉皆受天地统而行,一物不具,即天统有不足者,因使其更相治服也。

     又卷一百四至一百七有复文若干道。

     按所谓“复文”,即后世之“符文”,唯该书复文,虽人不解其意,亦大多为复字如卷一百七神祝寿祐复文之“ ”(四个“天”字上下各二)、“?”(上面两个“地”,下面两个“土”)、“?”(三个“乙”,上一下二)等。即由某字或某几字叠合而成,或取某几字加某种偏旁叠合而成。此概为“复文”之意,与后来“符文”纯由点、线、圈等曲折弯转叠合者不同,符文亦极少有明显的字形,纯属符号性的。凡此等“复文”或“符文”,即代表天帝或神的意志或方法,故取为神祐,或用驱邪,或用以疗病。

     以上诸端,已足可反映,在道教医学中,亦有某些合理的或比较合理的成分,亦即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内容,如言“三百六十脉、通阴即之道而除害者”,又言“三百六十脉者……总于头顶,内系于脏”等,其“总于头顶”之说,今《素问》、《灵枢》中皆不具其义,惟《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有云:“三百六十五络,皆归于头。”当源于是。此亦可谓对经脉学说的另一家言。

     尽管该书中有关医学方面,有诸如此类内容,但作为道家早期的这一经典著作,其立说的基本思想是“神权”和“天命”,人只不过是“神权”和“天命”的代表者或奉行者。这在上文引诸有关医学内容中,己表述得非常明确。如人之所以数有病者,乃“上天共诉人也”。草木之所以能治病者,以“天上神木也,下居地而生”。灸刺之治病者,“此得天经脉谶书也”。方之所以可用者,“是万二千物,悉皆受天地统而行”,如此等等,大凡如是。此所谓天,绝非物质的天,自然界的天,而是精神的天,意志的天,也就是上帝的代称,神的观念。故在道教医学文献中,一直是受这种教义规范的约束,贯穿着神学的思想。

     作为道经经典的《太平经》,也是今存有关道教医学文献的最早著录者。

     2、《参同契》

     《参同契》,汉末魏伯阳撰。伯阳,史无传,晋葛洪《神仙传》云:“魏伯阳者,吴人也,高门之子,而性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谓之治民、养身而已……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其说如似解《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殆失其奥旨矣。”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