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中医护理 > 正文

气血津液病证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3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1、病因病机

主要与风火热毒或阴寒内伤、寒气下迫有关。

(1)火热伤络:暴饮暴食,或酗酒过度致迫血妄行,渗入大肠发为便血。

(2)湿热下注:久居潮湿之处,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聚湿生热,热伤阴络,营血失道而致便血。

(3)脾胃虚寒:久病失养,劳倦过度,气失统摄,血无所归,血离脉道,而为便血。

2、辩证论治

便血之证多因肠道湿热,或脾胃虚寒所致,故临证时要分清虚实,然后确立治疗原则。

(1)肠道湿热:

证候:便血鲜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选血后便,或腹痛,口苦,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合赤小豆当归散。

(2)脾胃虚寒:

证候:大便下血,色紫暗或黑,腹痛隐隐,喜热饮,怯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温阳健脾、坚阴止血。

方药:黄土汤加味。

3、辩证施护

(1)肠道湿热:

①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疲劳。

②给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恼的心理。

③便血实热证,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酒烟,出血期宜给软烂少渣,易消化食物。平时常吃一些绿豆百合汤,鲜藕汁加食盐,各种果汁、菜汤、杏仁、茶、柿饼、黑木耳等具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品。

④注意观察便血的时间、量、色、质,如继续排出柏油样便,血压下降,脉细而数,呼吸急促,表示出血未停,要多加关心。若出现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说明有虚脱的可能,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好抢求准备工作。

⑤因实热证患者常口渴,可用生地、地榆、侧柏叶各10g,煎朋代茶饮,冷服清热止渴。

⑥便血是痔的主要症状,而痔出血与大便干燥关系密切,如大肠热结可服清热凉血通便药,平进多吃清祛火的蔬菜,减少便秘的发生,并使大便软化易解、便血可止。

(2)脾胃虚寒:

①患者素体虚弱,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之邪。

②脾虚者则要加强营养,饮食上以高热量为主,食不宜过凉,忌食生冷瓜果,以防伤脾,宜少食多餐。

③若出血初止,不可大意,仍需加强观察,如出现突然腹痛加剧拒按,心慌,四肢湿冷,脉细数,可为大出血的征象,要立即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④便血者从生活起居护理方面多加照顾关心,出血期间嘱患者平卧在床上大小便,不要用力,以免增加腹内压力,便后用温水帮助擦洗干净,肛周涂以油脂以保护皮肤,及时记录血的量、性质、颜色、时间,并留取标本送检。

⑤本配合针刺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梁门等穴位。也可选用耳针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以达到健脾止血。

⑥若经保守治疗24小时以上血仍不止,或合并其他疾病,应考虑手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

4、养生指导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过度疲劳。

(2)平素少食辛辣、煎博之品,否则辛热蕴结于胃,湿热下注大肠,酿作痼疾。

(3)在寒热交替季节,易感凉诱发,故注意寒温调节。

(4)便血患者平时多吃新鲜蔬菜、香蕉、蜂蜜、桔子、芹菜、菠菜等保持大便通畅,勿久蹲厕所或用力过猛,防止旧病复发。

尿血

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血块的病证。小便呈淡红色、鲜红色或茶褐色,《丹溪心法·尿血》说:“尿血痛者为淋,不痛者为尿血”临床多见于急性肾炎、肾结核、肾盂肿瘤、膀胱肿瘤及过敏性紫癜等病。

1、病因病机

尿血的发病部位在肾与膀胱,外感内伤致使热蓄肾与膀胱,损伤脉络均可引起尿血。

(1)热结膀胱:感于外者,系风热火毒、由表入里,蓄结于肾与膀胱,生于内者,脾胃运化失常,湿郁化热,湿热下注膀胱,热伤血脉引起尿血。

上一篇:放血疗法
下一篇:脾胃病证护理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