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全身 > 正文

腹水是怎么回事,腹水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1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腹水部位:

全身

腹水科室:

内科 心血管内科 消化内科 肾内科 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科

腹水相关疾病:

限制型心脏病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布卡综合症 肠道蛔虫 腹膜间皮瘤 肝硬化 良性阵发性腹膜炎综合征 网膜原发性节段性梗死 胰腺囊肿 乙肝

腹水相关检查:

孕尿雌三醇测定(E3),血清醛固酮(ALD,ALS),总蛋白(TP),白蛋白(A,Alb),蛋白电泳,血清球蛋白(G,GL0),总胆红素(TBIL,STB),非结合胆红素(SIB,IBIL),碱性磷酸酶(ALP,AK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腹水概述:

  腹水系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在正常状态下腹腔内约有50ml液,对肠道起润滑作用。在任何病理情况下导致的腹腔内液量增加超过200ml即称为腹水。腹水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产生腹水的原因很多,较为常见的有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腹膜疾病,营养障 ,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以往诊断腹水主要依靠腹部叩诊,出现移动性浊音即可诊断为腹水。小量腹水(500ml以内)只能在肘膝位时叩诊脐部才能出现浊音,诊断较为困难,中等量腹水可有明显的移动性浊音,大量的腹水有腹型的改变及波动感,一般诊断不难。目前对小量腹水的诊断可借助B型超声等辅助检查来确诊,腹水的诊断很少有漏诊者。对腹水性质的诊断除根据腹水的外观来判断外,主要依靠化验室检查。

腹水病因:

  病因分类

  (一)心血管疾病

  1、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

  2、心包炎:如渗出性心包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3、瘦型克山病

  (二)肝脏疾病

  1、病毒性肝炎

  2、肝硬化

  3、肝脏肿瘤

  4、肝脏血管疾病

  (1)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2)门静脉血栓形成。

  (3)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三)腹膜疾病

  1、腹膜炎 如渗出性结核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膜炎、肺吸虫性腹膜炎、播散性红斑狼疮性腹炎、胆固醇性腹膜炎、肉芽肿性腹炎、糖衣肝。

  2、腹膜肿瘤 腹膜的转移瘤、腹膜间皮瘤。

  (四)肾脏疾病

  1、慢性肾炎肾病

  2、肾病综合征

  (五)营养障碍性腹水

  低蛋白血症。

  (六)其他原因

  1、乳糜性腹水

  2、甲状腺功能减退

  3、梅格斯(Meigs)综合征

  机 理

  一、细胞外液量增多导致组织间液增多细胞外液量增多是由于钢水滞留所致。钠水潴留的基本机理是球一管失平衡而导致的肾排钠和排水减少。这种钠水潴留有原发和继发两大类。

  (一)原发性肾脏排钠、排水量减少

  肾脏原发疾病使肾小球滤过量下降,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不减少,使肾排钠,排水减少。导致钠水储留

  (二)继发性肾脏排钠、排水量减少

  1、肾小球滤过钠水减少:任何原因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可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肾小管重吸收销增多:①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利钠素的分泌减少;肾内物理因素的作用,即肾小球滤过分数估(filtration fraction,FF)的增加。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当循环血量减少时,肾小球的滤过率不如肾血浆流量下降明显,因此肾小球的滤过分数增加。此时由于无蛋白滤液相对增多,流人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血浆蛋白的浓度也就相对增高,而管周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则下降,这两个因素都促进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销水增加,由于有效血循环量下降,引起醛固酮的增加、抗利尿素增加致钠水潴留。

  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间液增多

  组织间液生成和回收的平衡,受血管内外诸因素的调控。这些因素之一的失常或两个以上同时或先后失常,就可使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引起组织间液生成过多或回收过少,或两者兼有,其结果都可导致组织间液过多的积聚而形成腹水,这些调控因素有:

  ( 一)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高

  (二)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

  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的原因有:①血浆蛋白浓度下降,②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③组织间液中蛋白积聚。

  (三)淋巴液回流受阻以及以上诸多因素使多出的液体积聚于组织间隙便形成水肿

  这些液体游离至腹腔便形成腹水。不同的疾病腹水形成的基本因素相同,在发生机理上可略有不同。

  1、心肾性腹水的形成机理 参见第二章

  2、肝硬化腹水 形成的机理较为复杂。腹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循环动力学改变。淋巴循环障碍、低蛋白血症、继发性的肾功能障碍以及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增加。目前有三种学说可用来解释腹水发生机理。即充盈不足学说、泛溢学说及周围动脉扩
张学说。

  (1 )充盈不足学说:认为肝血液流出道受阻,门脉及肝窦压增高,导致的门脉系及其引流的脏器血管床淤血。液体静压增加,加上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胶体渗透压降低。维系门脉系。肝内毛细血管液体交换平衡的Starillg力严重失衡,液体从肝窦漏人Disse间隙形成淋巴液。肝淋巴液从肝表面淋巴管及肠浆膜面漏出即形成腹水,腹水形成以后有效血容量减少,醛固酮增加,抗利尿素增加,致钠水储留。腹水形成在先,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量增加为腹水形成的始动因素。水、钠储留在后,是维持腹水持续发展的因素。

  (2)泛溢学说:1969年Lieberman等发现,不论有无腹水,肝硬化患者血容量都高于非肝硬化者。该学说认为肝硬化腹水形成之前就已有钠、水储留,血容量扩张。淋巴液流量增加,“泛溢”于腹腔内。钠水储留是腹水形成的始动因素。导致钠水储留的始动因素为肝肾反射。随肝硬化形成,肝内压升高,肝内低压力感受器激活肾交感传出神经后,通过直接促进肾小管对销的重吸收,增加肾素活性以及降低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等途径使肾对销排泄障碍,结果导致销摊留。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