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神经痛部位:
全身
神经痛科室:
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风湿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中医科
神经痛相关疾病:
子宫收缩过强 高血压脑病 慢性心功能不全 海绵窦血栓 眶上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视神经炎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牙瘤 慢性蝶窦炎
神经痛相关检查:
催乳素(PRL),脂蛋白a(Lp-a),血吸虫环卵沉淀试验,血吸虫抗体,颅脑超声检查,单纯疱疹病毒(HSV)
神经痛概述:
疼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称为自发痛。自发痛的种类很多,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周围神经性痛和中枢神经性痛
神经痛病因:
一、周围神经性痛
1、三叉神经痛 常见于炎性浸润、动脉粥样硬化压迫以及桥小脑角肿瘤、鼻咽癌、三叉神经节肿瘤、脊索瘤、多发性硬化等。
2、蝶腭神经节痛、翼管神经痛、膝状神经节痛 见于副鼻窦炎、蝶窦炎、筛窦炎、鼻腔结构变形、鼻中隔弯曲因机械性压迫中鼻甲、颅底骨折、转移癌、带状疱诊病毒感染等。
3、枕大神经痛 常见于神经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疟疾、风湿病、糖尿病、甲状腺病,酒精、铅中毒,枕部、颈部外伤,颈椎病、类风湿性脊椎炎或转移癌,颅底凹入症、枕大孔狭窄、寰枕融合、寰枢脱位、上颈椎椎体分隔不全、小脑扁桃体下疝,椎管内肿瘤、枕大孔区肿瘤、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枕下关节韧带损伤、寰椎前后弓骨折,寰枢椎半脱位、颈肌损伤等。
4、肋间神经痛 常见于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经根炎、胸膜炎、慢性肺炎、主动脉瘤、二尖瓣狭窄、胸腔器官病变、胸椎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瘤、脊髓炎症等脊柱病变,肋骨瘤、肋骨骨折、骨痂、带状疱疹。
5、颈肩臂神经痛、臂丛神经炎 常见于颈椎骨关节病、颈部肿物、肿瘤、带状疱疹、流行性感冒、斑诊伤寒流及疟疾等感染,受寒、接种异种血清疫苗。
6、尺神经痛、正中神经痛和股外侧皮神经痛见于神经炎、外伤、局部的炎症及压迫性病变。
7、股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 见于神经根病变如肿物压迫,腰椎间盘突出、肿瘤、炎症等疾病。
8、尾骨痛 见于外伤、骨折等。
9、灼性神经痛 见于外伤如刀割伤、挤压伤、重击伤、尤其是火器伤,化学性损伤、感染等。
10、带状疱疹 病因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
二、中枢性疼痛
1、脊髓痛
(1)后角痛多见于外伤、肿瘤、脊髓空洞症等。
(2)脊髓后索性痛见于多发性硬化、脊髓痨等。
(3)脊髓丘脑束痛以脊髓空洞症多见。
2、丘脑痛 丘脑痛以脑血管病变、肿瘤多见。
3、脑桥、延髓痛 见于脑血管病,肿瘤、多发性硬化等。
4、大脑皮质痛 大脑皮质痛少见,一般为肿瘤、血管病等。
神经痛诊断:
一、病史
神经痛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询问病史时应注意:1神经痛的发生速度。2神经痛的部位和性质,是沿某一神经痛,还是局限于某一部位的疼痛。疼痛的部位是否固定。神经痛的性质,可为胀痛、跳痛、钻痛、裂开样痛、刀割样痛、串痛还是隐痛。3神经痛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4神经痛有无规律性,是持续性、波动性,还是周期性,须注意与时间、体位如活动、行走、劳累、感染、用力、喷嚏、咳嗽、排便等天气等有无关系。5神经痛的程度,神经痛程度受病变部位、损害程度及个体反应等因素所影响。一般神经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病变部位、损害程度成正比,但是对于个别敏感的患者或极不敏感的患者可能不能准确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应注意疼痛是否影响活动、工作和睡眠。6神经痛诱发加重及缓解的因素。7全身性疾病和局限性疾病,如感染、肿瘤、外伤、血管病、脊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风湿、类风湿等,以及眼、耳、副鼻窦、牙齿、胃肠、四肢及精神因素等。8神经痛的伴随症状,有无肌肉萎缩、无力、感觉异常、生理反射、病理反射、姿势异常及恶心、呕吐、视物不清、闪光、复视、耳鸣、失语、瘫痪、晕厥等。9既往是否治疗,哪些药物有效、哪些药物药无效等。
二、体格检查
神经痛是神经科的常见病,是主观叙述,应根据患者提示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多能从体格检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应根据病史有目的地进行合理的检查,如周围神经疼痛头面疼痛应注意如眼底检查,头面耳、鼻窦、口腔检查及有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检查。脊神经的疼痛应注意局部肌肉有无萎缩、无力、肌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运动、步态,深、浅感觉和复合感觉及局部有无感觉障碍等。各种反射如深、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及疼痛部位特殊的减痛姿势等。对中枢性疼痛应注意如眼底检查,头面检查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检查。
三、辅助检查
1、周围神经疼痛
(1)头面部神经疼痛:副鼻窦平片、脑CT或MRI、腰穿检查。
(2)脊神经疼痛:脊椎平片、脊椎CT或MRI、腰穿检查、脊髓造影、肌电图检查等。
2、中枢性疼痛 一般选用脑CT或MRI、脑电图等检查。
神经痛鉴别诊断:
一、周围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多在40岁以后发病,女略多于男。疼痛部位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以第二、三支受累最多见,多为单侧,可局限于一支,亦可多支同时受累。疼痛区以上下唇外侧、鼻翼、口角、门齿轮、大齿、颊舌等最为敏感,轻微刺激即可诱发,故有“触发点”或“折机点”之称。疼痛性质为短暂的发作性剧痛,呈闪电、刀割、烧灼、撕裂样痛,严重者伴同侧面肌反射性抽搐,痛前无先兆。每次发作历时几秒至1-2min,突发骤止,间歇期完全正常,每日数次、数十次甚至数百次,呈慢性进行性加重,常常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很少自愈。疼痛常因洗漱、进餐、说话等诱发。因此患者怕疼痛发作而不愿意洗脸、刷牙、进食,故面部及口腔卫生较差,精神抑郁,面色憔悴;部分慢性患者可产生营养障碍,如面部局部皮肤粗糙,局部痛觉可有轻度减退。影像学检查有助除外其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等做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