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3.钙通道拮抗剂(CCB) CCB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早已肯定,但是该类药中双氢吡啶类CCB在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时,对肾脏的作用多年来却存在严重争论。双氢吡啶类CCB同ACEI类似,对肾小球血液动力学也有直接作用,但是,它的作用却与ACEI正好相反,是扩张入球小动脉强于扩张出球小动脉。因此有学者认为,双氢吡啶类CCB虽能降低系统高血压,但它同时扩张了入球小动脉,故肾小球内"三高"不是降低,而是升高,对保护肾脏不利。这一观点主要来自于某些动物试验,但是另一些动物试验对其并不支持,因此一直存在争论。
近年一些临床研究的结果似乎已能对此澄清,即用双氢吡啶类CCB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时(治疗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发生后的高血压与此相似),肾小球内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是有利("三高"降低)还是有害("三高"升高)关键要看能否将系统高血压降到目标值。研究证明,将系统高血压降达目标值后,此时降低高血压的效益已能克服其扩张入球小动脉的弊端,而使肾小球内"三高"改善。
此外,双氢吡啶类CCB也具有一些非血液动力学效应,据报道该类药能减轻肾脏肥大,减少系膜组织对大分子物质的捕获,减弱生长因子的有丝分裂反应,抑制自由基形成,促进一氧化氮产生、改善线粒体钙负荷及降低残存肾单位代谢等,它们也都可能发挥肾脏保护效益。
与ACEI及AT1RA比较,CCB在治疗高血压上还有如下优点:降血压作用强,降压作用不受钠入量影响;肾功能衰竭病人仍能应用,无引起高血钾副作用。
4.其它降血压药物
已证实现代常用的其它降压药如利尿药、β受体阻断剂及α受体阻断剂等,都具有血压依赖性肾小球血液动力学保护效应(降低系统高血压而间接降低肾小球内"三高"),但是,至今并未发现它们具有非血压依赖性肾脏保护作用,为此,它们在降压治疗上只能作为配伍药用。
综上所叙,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发生后治疗高血压的选药原则是:首选ACEI(或AT1RA)配伍小剂量利尿剂;效果不满意时,加CCB;如仍效差,心率快者加β受体阻断剂或α及β受体阻断剂,心率慢者改非双氢吡啶CCB为双氢吡啶CCB;降压还不满意,最后再加α受体阻断剂。
除积极治疗高血压外,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导致的肾功能不全也需处理。在未进入终末肾衰竭前,应按非透析保守疗法治疗;进入终末肾衰竭后,则应及时进行透析或肾移植,详细治疗措施此处不拟再叙。
参考文献
1. 谌贻璞. 高血压肾脏损害的预防及治疗. 见: 孙宁玲、徐成冰主编. 今日高血 压.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302-306.
2. 谌贻璞. 肾脏疾病与高血压. 见: 余振球等主编. 实用高血压学. 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178-1197.
3. 谌贻璞,董葆. 肾实质性高血压治疗进展. 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 15:384-385.
4. 高血压联盟. 中国高血压指南(试行本). 中国医药导刊, 2000, 2:3-25.
5. 谌贻璞. 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肾脏保护作用. 中国医药导刊,2000, 2:8-10.
6. 谌贻璞. 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414-416.
7. 程虹,谌贻璞.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中国医药导刊,2002(即将发表).
8. Nelson EB, Harm SC, Goldberg M, et al. Clinical Profile of the First Angiotensin II (AT-1 Specific)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Laragh JH, Brenner BM (eds). Hypertension.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2nd ed. Vol 1. New York: Raven Press, 1995. 2895-2916.
9. Laragh JH, Blumenfeld J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Brenner BM (ed). The Kidney. 5th ed. Vol 2. Philadelphia: W.B.Saunders, 1996. 207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