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它是发现腹腔内有无积液的重要体征。如果腹水少,
(5)中腹部:大网膜,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
病等;;局限性肝肿大常可看到或触到局部膨隆,见于肝脓肿、囊肿(包括肝包囊虫病)及肿
条状,应考虑慢性胰腺炎;如有坚硬块状、表面不光滑似有结节,则可能为
胰腺癌。胰头癌
鼓音区消失而转为浊音,见于进食过多所致急性胃扩张或溺水病人。
用上述方法不能查出时可让患者取肘膝位,使脐部位于最低位,由侧腹部向脐部叩诊,如由
1.腹肌紧张度 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某些病
块与邻近组织粘连、压痛明显、不易推动,以炎症性最为可能。如果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
至脾脏下缘间的距离为甲乙线(又名“1”线)。当脾脏轻度肿大时可仅用此线,但如肿
视病变性质而定。引起胆囊肿大的原因有:①胆总管阻塞,胆汁大量淤积在胆囊内,见于胆
病理情况下,肝浊音界上移见于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气腹和鼓肠等;肝浊音界下
前方突出点;③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④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
肋脊点和肋腰点是肾脏炎症性疾病如肾盂肾炎、肾结核或肾囊肿等常出现压痛的部位。
块部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静脉性杂音为连续的嗡鸣音,无收缩期与舒张期性质。如出现在
不全,因收缩期右心室血液返流到右心房,右心室搏动通过右心房、下腔静脉而传导到肝
强,且伴有腹膜增厚,肠管和肠系膜粘连,故全腹紧张,触之犹如揉面团一样,称为面团
者可于该处触到搏动的包块;后者则搏动减弱,下肢血压低于上肢,严重者触不到足背动脉
气),为墨菲征阳性,又称胆囊触痛征,见于急性胆囊炎。为发炎的胆囊随吸气下移时,碰
移去手指.如病人腹痛骤然加剧,称为反跳痛。反跳痛的出现,提示炎症已波及到腹膜壁
进行检查。患者仰卧,两腿稍屈曲,医生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方,手掌置于病人左腰部第7-10肋处,将脾从后向前托
进行腹部视诊时,病人应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光线要充足而柔和,最好是自然光
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以稍微弯曲的手指末端轻压向腹部深处,待患者吸气时向肋弓方向迎触
和呼吸运动的关系。右上腹膨隆常见于肝肿大(肿瘤、脓肿、淤血等),胆囊肿大及结肠肝
(3)乙状结肠:除腹壁过厚者外,正常人的乙状结肠用滑行触诊法常可触到,位置在左
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块或妊娠。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
的病人。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和重症肌无力可使腹壁紧张度消失。局部紧张度减低较少
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线。这样将腹部分为九区。各区的命名及各
(一)急性腹膜炎 腹部受到细菌感染或化学物质(如消化液)的刺激(常见于胃、十
儿。前腹壁稍内凹并低于此连线者,称为腹部低平,多见于消瘦者。以上属于正常范围。腹
但为较直条纹,并不迂曲,仍属正常。在门静脉高压致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
. . …, , 动时称为游走肾。有时右肾下垂易误认为
中以触诊最为重要。由于腹腔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正常时解剖位置就
限成像等检查。
库瓦西耶(Courvoisier)征:在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阻塞时,发生明显黄疽且逐渐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