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医对蛊病的认识及医疗实践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5 、让患者舔巳蕉心 , 而断定是否中蛊 , 广西龙州县壮族人彭贵 城先生述说他父亲 1951 年在龙州县金龙乡完全小学教书 , 当时金 龙乡处于民主改革时期 , 该地方群众还有较为严重的排外思想意 识 , 他不慎误食当地群众放的蛊毒 , 事后又吐又泻 , 脸元血色 , 幸亏 当地一好心壮医告诉他说 :" 老师 , 你也许是误吃了别人放的蛊毒 ,你晚上八点左右用刀将一小芭蕉树拦腰砍断 , 然后用舌头舔蕉心 , 第二天早晨去看 , 如果被砍断的芭蕉树又吐新苗 , 就说明不是蛊毒 , 否则 , 说明你是中蛊毒了。 " 他父亲用这种方法验证 , 结果 , 第二天芭蕉树未吐新芽是真中了蛊毒。于是赶快服用当地壮医的解药即化 险为夷。

    五、蛊病的壮医药治疗及预防

    (一) 蛊病的壮医药治疗

    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以及同蛊病作斗争的实践中 , 不断 探索、寻求、总结防蛊治蛊的方法和药物 , 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治疗蛊 毒的经验 , 创造发明了大量用之有效的验方秘方及诊疗技术 , 在调 气解毒的治疗原则指导下通过针刺放血、挑刮挟捏、药物熏洗、角 吸、壮药内服及鼻饮等壮医药治疗 , 为壮族人民的健康繁衍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文化发展落后 , 很多精华只能借助于言传身教 , 在民间中单线流传 , 而使这些壮族宝贵的医学文化散在民间 , 并融 汇于民族风俗中。除了壮族民间壮医还流传有大量的特效秘方外 ,很多的古籍医著医论和汉文史料对蛊病的治疗方法及用药均有散 在记载。现存最早的植物学文献〈南方草木状〉载有 :" 吉利草 , 其茎 如金钗股...... , 交广但俗多畜蛊毒 , 惟此草解之极验。吴黄武中 , 江 夏李侯以罪才步合浦 , 始入境 , 遇毒 , 其奴吉利者 , 偶得是草 , 与侯服 ,遂解。吉利即循去 , 不知所之 , 侯因此济人 , 不知其数 " 。这是吉利草解蛊毒的最早病例记载。但为古代壮族先民的称谓之一,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载有 :" 吉利草......解蛊毒极验气 " 广中多 蛊毒 , 彼人以草药金钗股治之 , 十救八九 , 其状如石倒也 " 。清代谢启昆〈广西通志〉亦有上林出产吉利草的记载。

    孙思递〈千金方〉载有 :" 凡人中蛊......以败鼓皮烧作末以饮 , 服 方寸匕 , 须央 , ...... 。 " 鼓是被槌打的 , 破烂后取皮烧成末服 , 以此 人药治蛊。〈千金方〉在中蛊门中对蛊毒的治疗 , 亦有较多的记载 ,计有大金牙散 , 太上五蛊圆 , 太乙追命圆 , 北地太守酒等 , 十一首治 疗 " 一切蛊毒百病不详医所不治者 " 的方药 , 对各种蛊毒的证治均作 了较详细的阐述。兹录一首太上五蛊圆 , 可窥其中 :" 太上五蛊圆 ......治百蛊吐血、伤中、心腹结气坚塞 , 咽喉语声不出 , 短气欲死 , 饮 食不下。吐逆上气 , 去来无常、状如鬼祟 , 身体浮肿 , 心闷烦疼、寒战、梦与鬼交 , 狐狸作魅 , 卒得心痛 , 上叉胸胁 , 痛如刀刺 , 经年累岁 , 著妆不记悉主之。

    雄黄、椒目、巴豆、莽草、芫花木香、真珠、矶石、黎芦各四分 , 附 子五分 , 獗肝一分 , 娱蛤 2 条 , 斑蛮 30 枚。

    右十三味为末 , 蜜和 , 更捣二千样丸如小豆先食 , 饮服一丸 , 余 密封勿泄药气。十丸为一剂 , 如不中病 , 后日增一丸 , 以下利为度。 当下蛊种种 , 状貌不可俱述。下后七日 , 将息服一剂。三十年百病 尽除 , 忌五辛。 "[47] 此方可谓用治蛊毒的良方。孙思避不但在中蛊 用药上见解深刻 , 且在中蛊症状及诸多的临床表现上也有详尽的记 载。孙氏虽为中原人 , 但对卓有疗效的少数民族医药亦倍加欣赏 , 收录入书。在治风药及治蛊毒药的分类栏中 , 载有秦荒、干姜、葛根、徐长卿、钩吻、斑猫等广西多产药物 , 并谓 " 钩吻 " 能 " 杀鬼注蛊 毒 " 。说明了壮族先民对此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 掌握了一些防止痒 雾毒气侵袭及治疗疫毒蛊毒入侵所造成的病证 , 为后人防蛊治蛊提 供了较有益的内容。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