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医对蛊病的认识及医疗实践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处方三 : 黄花地丁一两、红糖五钱煎水内服 , 每日三次 , 喝完一药罐为止 , 据说效果甚佳。

    处方四 : 南蛇藤苗 ( 或南蛇藤果仁 ) 一两 , 山蓝能二两 , 乌柏一两 , 红糖五钱 , 以上五味药煎水内服 , 每日三次 , 每次一碗 , 连服三 日 , 病可得痊愈。

    处方五 : 大蒜、七校莲、陈皮、甘草、吉利草、黄连、甘蕉根、山豆 根、以上八味药共煎水 , 冲空心菜汁内服 , 一日三次 , 每次一碗 , 连服 三天即可愈。

    处方六 : 羊桃、白兔霍、白萝卡、七校莲、黄药子、天冬、金银花 ,以上七味药共煎水 , 冲蕃薯叶汁内服 , 一日三次 , 每次一碗 , 连服三 天 , 便见功效。

    靖西的壮族中蛊后 , 民间壮医常用甘草煎水饮之 [52], 亦可治愈。

    壮族民间防蛊治蛊的医方药物众多 , 在此就不一一赘举了。

    (二) 蛊病的预防

    岭南雨水充裕 , 较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 , 药物资源极为丰富。 壮族先民在实践中 , 还学会用药物来预防蛊。每逢端午节 , 壮民常 用雄黄酒喷洒潮湿的地方及居室周围 , 同时还焚烧苍术白芷、艾 叶、袖子皮等药物防病。唐代孙思递〈千金方〉记载有 :" 所以出门常 须雄黄、康香、神丹诸大辟恶药 , 则百蛊猫鬼狐狸老物精魅永不敢 著 " 。这些壮乡民俗一直沿用至今。

    在民间 , 人们一般认为 , 金银是纯正之物 , 它可以避邪 , 对蛊毒 也不例外。因此 , 外出游玩远行 , 或穿戴有各种各样银珠和银花的 裙裤 , 或佩戴一些金银饰物于身上的显眼处 , 蛊毒往往是放在饮食 中入人腹以致疾 , 因此 , 要试探有元蛊毒 , 可以随身备带银筷 ( 〈粤西 丛载〉卷十八转引〈永福县志〉则说用铜筷 [540, 饮食时 , 把筷插入食 物中 O 筷变色 , 便是有蛊。靖西那坡及越南边地的群众则用当地说 的一种避蛊木来作筷子 , 每餐用之可避免蛊患 [55] 。

    耳垢遇蛊也起反应 , 如刘介〈岭表纪蛮〉说 :" 藏耳垢于指甲 , 饮前密弹于杯 , 如蛊酒即沸而溢 , 可免中毒。 "

    中国史志记载及民间的传说 , 有不少草药如甘草大蒜等等 , 若带在身边 , 可防患蛊 :" 身带甘草 , 也是免蛊最灵的东西 , 若能在食前 嚼少许能免去蛊毒 , 或将蛊物吐出 "[56], 而〈粤东笔记〉上也持同样 的看法 , 云 :" 饮食先嚼甘草 毒中则吐 , 是以甘草姜煎水饮之乃无患 , 人蛮村不可不常携甘草也。川蛮村 " 是古汉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

    大蒜和大事荠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防蛊植物 , 研究表明 , 大蒜中 的某些成分能降低血压 , 胆固醇 , 甘油酸酶等 , 可预防有害物质在血 管内壁积聚 , 阻止有害物质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 , 这种结合是正 常细胞异化的关键。桂西的壮族老人常对外出者告诫说 :" 如果外 出须在外边吃饭 , 可先吃些蒜 , 蒜也能防蛊。在农家吃饭 , 若发现主 人用指甲或筷子敲杯沿或碗边 , 然后敬酒、盛饭 , 客人须要万分小 心 , 慎防中蛊 " 。由于上述的原因 , 在壮族地区 , 形成了不少饮食的 习俗。如主客人同桌吃饭 , 客人一般先把自己的杯里的酒敬给主 人 , 主、客人都可以站着敬酒 , 也可以坐着敬酒 , 敬酒时 , 可以用杯子 互灌 , 也可以用羹匙互喂 , 主人不能推辞 , 要一口喝下去 , 然后用自己杯里的酒以同样的方法回敬给客人 , 这样 , 宾主才会放心开怀畅 饮 , 这一习惯叫 " 交杯酒 ", 原本是用于防蛊的一种习惯。对壮族饮 食文化以及习俗造成了一定影响 , 特别是在被认为有放蛊习俗的地 区中 , 许多习俗或多或少都与此有关。

    六、结语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