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土家医认为病因有瘟气(包含风、寒、湿、火)、生活饮食、劳损外伤、情志、惹因(生活不检点、饮食不注意、起居密切接触、瘟疫互相招惹)。病机则为气血失调、冷热失衡。

第三节 诊断方法

壮医诊断重视目诊,多种诊法合参,包括问诊、闻诊、脉诊、甲诊、指诊、腹诊等。

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大法,注重"四诊合参"。

藏医诊法包括问诊、尿(望)诊、脉诊(触诊)。

维医主要通过望诊、听诊、问诊、脉诊、尿诊、大便诊、痰诊等方法来诊断疾病。

傣医诊法有问诊、望诊、摸(触)诊。

朝医先辨象,后辨证,辨象为关键。

彝医诊断主要运用望、闻、问、切、方位推算法。

哈医诊法主要包括望诊、嗅诊、听诊、问诊、触诊、切诊。

回医未见有明确的诊法理论。

瑶医诊断是医者通过眼看、耳听、鼻嗅、口问、手摸等方式,搜集疾病的多种症状和体征,结合天时、地域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而完成的。

苗医通过望、听、嗅、问、摸、弹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结合天时、地域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辨清冷、热二病,分别所属病症,为治疗原则和具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土家医主要是通过看、问、听、脉、摸五个方面来观察和了解疾病变化,分析判断疾病的症结的。

第四节 治则治法

壮医的治疗原则为:调气、解毒、补虚。治疗方法分为两大法:外治法和内治法。外治法包括针法、灸法、拔罐、熏蒸等30多种各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以辨病治疗为主,结合辨证和辨症。

中医的治疗原则为:1.治病求本。①正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②治标与治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2.调整脏腑功能。3.调整阴阳(补其偏衰、损其偏盛)。4.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先祛邪后扶正,先扶正后祛邪)。5.调理气血关系。6.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疗方法主要有:内服法、外治法、针灸疗法、火罐疗法、气功疗法、按摩推拿疗法、导引疗法、心理疗法、刮痧疗法等。

藏医的用药原则为:1.要分清病症的主次及标本。比如,人体内部的各种病症,应当先调整脾胃,以改善身体的营养状态,因为脾胃是身体抵抗力的根本。1.刘心、大肠、命脉这三种患者,应该以调理隆的协调为主。3.对胃、脾、肾这三者的病症,应以调理培根的协调为主。4.对肺、肝、胆三者的病症,应以调理和清理体内的热力为主。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放血疗法、灸法、催吐法、擦涂外敷法、药浴疗法、食疗与养生法等。

维医以调整气质、表根缓急,助防祛邪、七因定则及治病防变为治疗原则。常用治疗方法有:护理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手治疗法。

傣医的药物处方不像汉医那样有严格的处方原则,但在治疗疾病时大多数使用的还是由数味药物组成的相对固定的复方,有的一方多治,有的却一症有多方。因风、火、水、土失调致病而设的四"雅塔(即处方)",有佤约塔(风塔方)、爹卓塔(火塔方)、阿波塔(水塔方)、巴他维塔(土塔方)。用药方法一般分为:内服、外用(包括涂擦包敷)或内服与外用相结合。具体治法有:芬雅(研或磨药之意),烘雅(熏药之意),沙雅(刺药之意),果雅(敷药之意),暖雅(睡药之意),能雅(蒸药之意)。

朝医临证施用的方剂来源有二:一是以辨象立法为基础组成的四象方剂;二是借用适用的中医方剂:四象方剂由四象人药物组成,严格遵循"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在辨象立法的基础上按不同象脏器的大与小和正中脏器的大与小,以补小泻大的原则选择适当药物组成。四象方剂分为四大类,各类有不同的治疗法则,即太阳人方剂,以泻阳补阴为治疗原则;太阴人方剂,以通利、补肺、泻肝为治疗原则;少阳人方剂,以清热、泻阳、补阴、补肾为治疗原则;少阴人方剂,以补温、散寒、补脾胃、泻肾为治疗原则。

上一篇:壮医药膳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