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哈医用六原学说(天、地、明、暗、寒、热)的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相互克制来解释人体生理、解剖、病理、病因、诊断、治疗、药物的属性,疾病的预防和饮食原则,阴阳学说也是哈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与人的关系哈医也非常重视。

回医以人天浑同与有机整体思想为主导,以元气一元论与阴阳七行(阴为静、阳为动,七行指水、火、气、土、金、木、活)学说为理论基础,以动态和谐与过程论的观念,探索人的生命活动中身体和心性健康的整体规律及其与疾病失序的关系。

瑶、苗、土家等其他少数民族医药的理论尚未有系统的文字记载,但各自均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如瑶医以盈亏平衡理论(即脏腑之间的盈亏平衡及机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平衡)来指导临床实践。

第二节 病因病机

壮医认为"毒虚致百病":"毒"指各种毒物,如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毒箭等;"虚"指人体正气不足(主要指对毒的抵抗力下降及自身解毒功能较弱,也包括体内运化能力和防卫能力相应减弱)。当正虚毒侵时,则"三道"、"两路"阻滞,影响三气同步,使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

中医认为病因多种多样,主要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疠疫、饮食(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劳逸、外伤、痰饮、淤血。主要病机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经络和脏腑功能紊乱。

藏医有一套独立的病因观和分类方法。共同病因有:季节(指天气因素)、饮食起居欠适、中毒、前世的罪孽等,特殊的病因有:房事过度、饥饿、失眠、空腹时劳累过度、长期营养不良、暴怒、饮食过度等。发病机理归根结底是由于隆、赤巴、培根三者之间失去协调和平衡,使身体元气受到损害。

维医把一切疾病的发病原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大类。内因分为过去性病因、直发性病因、年龄性病因、性别性病因、体质性病因、遗传性病因、体液性病因、非体液性内在病因。外因分为外12因。病机为:当某一种体液失调时(偏盛或偏衰),会影响其他体液而发生疾病,其变化规律,以四大物质生克乘侮关系来解释。

傣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自然界的风、火、水、土的异常变化导致四大基本物质之间的平衡失调(偏盛或不足)而引起的。

朝医认为病因有"四淫(风、寒、暑、湿)"、"四情(喜、怒、哀、乐)"、"四心(怕心、惧心、不安心、急迫心)"、"四邪恶(骄奢、懒怠、偏急、贪欲)"、"四毒(酒、色、虫、毒)"、"四伤(饮食、劳役、打扑、虫兽所伤)"。病机归纳为阴阳盛衰说、寒热多寡说、脏器大小说、情志过不及说、六经病症局限说5种。

彝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首,所有的病邪都由"风"引起,分为"山风"、"火风"、"水风"、"岩风"、"冷风"、"雪风"、"神风"、"湿风"8种,风邪侵犯人体引起阴阳平衡失调而发生疾病。

哈医把病因及致病条件分别归类如下:气候的变化,时辰的变化,习俗禁忌,精神刺激,星象变化,体液平衡失调,元气的盛衰,热,寒,外伤,流行病的传染,毒物致病,无毒物致病。病理机制与胡瓦提(气)的强弱、盛衰有关。

回医认为各种因素导致阴阳失调、七行资生失常而发生疾病,来明确指出发病原因。

瑶医认为人体患病与自然界环境影响、饮食不调、意外创饬、劳累过度、房事不节、先天禀赋异常等因素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些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盈亏平衡失调而发生疾病。

苗医认为人体患病跟不良的自然环境、气候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日、月、寒、暑、风、霜、雨、露、雾都可酿制风毒、气毒、水毒、寒毒、火毒等毒气侵犯人体而致病;另饮食不调、意外伤害、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情志(主要指喜乐、悲哀、惊怒、忧悔)所伤、先天禀赋异常等也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壮医药膳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