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素问》之“足”字考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关键词:《素问》 足 足生大丁 痛风 文献研究

    《素问》作为《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古奥,参阅古今历代注家的解释,有些问题依旧存在争议,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历代注家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给予了不同的注释,本文就《素问》中出现的“足”字加以整理分类,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学者指正。

    《经籍纂诂》:“足,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足”字的涵义日渐丰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足”字有5种的含义:①脚;腿;②器物下部形状象腿的支撑部分;③充足,足够;④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⑤足以。

    《素问》中的“足”,除了用来表示经络名称,例如: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阴等等,其余出现“足”字共209次,根据对文义的理解和历代注家对“足”字的注解,大致可分为5类:

    足够、充足 例如: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五脏生成篇》)

    脚 例如:“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素问·五脏生成篇》)

    “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素问·五脏生成篇》)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素问·五脏生成篇》)

    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 例如:“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素问·通评虚实论篇》)

    “夫经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素问·疟论篇》)

    足以 例如:“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素问·方盛衰论篇》)

    存在争议之“足” 此即“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句中之“足”,此句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自唐代的王冰注始,历经宋、明、清,时至今日,围绕此处“足”字的认识,始终未能统一。

    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认为“足”为脚之意,详细的关于本句的解释是:膏粱血食之人,汗出见风,其变为病与布衣不同,多足生大钉,肿,高粱身虚见湿,受病如持虚器受物言易得也。

    唐·王冰也认为“足”即是脚,“高,膏也。梁,粱也,不忍之人,汗出淋洗,则结为痤痱,高粱之人,内多滞热,皮厚肉密,故内变为丁矣,外湿既侵,中热相感,如持虚器,受此邪毒,故曰受如持虚,所以丁生于足者,四支为诸阳之本也,以其甚费于下,邪毒袭虚故尔。”

    宋·林亿:“足”当“饶”字解。《新校正》:“按丁生之处,不常于足。盖谓高粱之变,饶生大丁,非偏著足也”。这里林亿释为“饶生大丁”,即多的意思,理由是“丁生之处,不常于足”。《小尔雅·广诂》曰:“饶,多也”。[1]

    张介宾、张志聪、张琦等认为“足”为“多”的意思,即:“足生大丁”为“多生大丁”。清·俞樾、胡澍从校勘学角度对“足”加以考证认为:“足”为“是”之讹字。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