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8、医理阐发,仍为王冰注释中之重点,且对后世影响较大。后世注《素问》者,如马莳、吴昆、张介宾注本中,均不同程度地明引、暗引、节引王冰注,或师其
意而不拘其文等方式,引用王冰注文。如《素问吴注·上古天真论》注,吴氏暗引及意用王冰注文达20处左右。李念莪《内经知要》中,亦多暗引王冰注文
9、另为《释文》一卷,或释字词音义者。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注《素问》之后又“《释文》一卷”,注:“冰号启玄子。”此书内容不详,今存林亿校定本,每卷末有“释音”若干条不等,其内容除个别有不详者,皆为《素问》原文与王冰注文中字或词语。注释内容有单释者,有音、义并释者。释音为直音与反切两法。反切法用字多与《广韵》同。详《广韵》一书,成于宋真宗年间,书中多保存宋以前旧文。释义内容,尽与王冰注释义同。唯卷九收《热论》之“谵”字,与王冰注异,而与新校正引杨上善注同。故此“释音”是否系王冰“释文”一书,为后人并入卷中,尚待再考。
10、王冰注引书,保存了部分古医籍旧文及佚古医书遗文。在王冰主中引书,有儒家如《周易》、《礼记》等,诸子如《老子》、《庄子》等,历算如《律书》、《汉书·律历志》、《历忌》等,道教术数如《三备经》、《遁甲经》、《抱朴子》等。在医籍中引用较多者为《针经》、《甲乙经》、《黄帝中诰孔穴图经》及《经脉流注孔穴图经》。《针经》、《甲乙经》二书,今尚有传本,然其引文,皆源于唐本,故多可为校勘今本之依据。而二《图经》则久佚,故实可籍此以辑其部分遗文。
根据以上几点,王冰注所取得的成就,自不当置疑。然其不足之处,亦不少见。例言之如:反映其神学观念处,如《上古天真论》释“黄帝成而登天”文,言黄帝白日升天事,当源于《史记·封禅书》所记。详此事原亦不经之谈,岂能成为史实。又该篇注“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引《灵枢·九宫八风》之“太一游”义,《气交变大论》注五星逆顺之“省下”文时,亦云省察万国人吏侯王之德与过。皆为受神学观念及占星术之影响,而陷入唯心。
误释之处,亦时有所见。如《生气通天论》释“足生大丁(按即“疔”之假借)”为“丁生于足”,已为新校正订正。又如《阴阳应象大论》“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王冰将“以治”二字连上句,“无过”二字连下句,如此误读,故释文亦误。凡此类误释,林亿等新校正多有所订正。明清注家,特别如清代胡澍之《素问校义》、俞樾之《读素问余录》、孙诒让之《札·素问王冰注》等,均有所考订。
另有缺释或略而未论者,亦间有之,后人或有谓“有注等于无注”者,则未免毁之甚矣。总之,王冰之注,虽有诸多不足之处,然终不可因此而掩没其成就。欲为此历时既久,篇幅且长,旨意深奥之医经作注,而不有一失者,亦难矣。
根据上述种种,《素问》一书,汉晋间传本,已有所亡失,且“文多重复,错互非一”。王冰次注,在祖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整理,虽非《素问》旧貌,然较原本更为系统,文字方面,亦较通顺,便于习读。且保存了运气七篇内容,否则,亦有可能佚而失传。至于王冰次注之宗旨、使用的版本及整理的方法等,从以上所述,足见其皆有所据,故应充分肯定王冰的此一功绩及王注本的成就。当然,其失误之处,亦不鲜见。此种历史的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亦在所难免。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 张灿玾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