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关键词:马继兴 中医文献学 理论研究
马继兴之《中医文献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洋洋百万言,无一赘字,为第一部系统总结中医文献研究理论的专著。读之,无不为其广博的资料、系统缜密的论述所折服。马继兴研究员文献理论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试从资料积累、治学方法、图表例示、纠错创新等方面总结,以飨同道。
1博览群书,广积资料
马老为撰写本书所收集的原始资料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据马老自序,十年动乱期间他在“四人帮”鼓吹“读书无用论”的情况下,在遭受他人迫害的同时,“抓紧业余时间写出了部分的初稿和整理出大量的科研资料”。真是十年如一日!《中医文献学》建立在这样深厚的基础上,自是言之成理,论据充分,说服力强。同时马老又系统总结前贤的成果,去粗取精,汇成一部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训诂等诸方面理论的中医文献专著。据笔者考察,这在中医文献研究史上尚属首次。
马老所论及之书,均为亲见。对于没有见到,或没有作深入研究的都在文中点明。如《脉经》本“明代晚期以后的刊本,由于著者尚未及核查其原书,故其版本系统究属何本或龙本未详……暂列出其书目供参考。”又此书专论中医文献(绝大部分为书籍),则其所涉及到的,马老亲见的书简直数不胜数。笔者曾试图统计出马老在此书中共涉及到多少种文献,却感到十分困难。仅拿第一篇来说,笔者将马老点明引文出处时提及的书籍粗略统计了一下,竟有近百种。而其它论版本流传、文献结构的篇章则多至数倍。如此广博的原始资料,不仅使本书的理论总结更为细致全面,而且使本书成为一本资料丰富的工具书。如其所列的古今异体字、药物简化名、太岁纪年法等,无不为研究者提供很大的便利。在此书中,马老也要求其他文献工作者做到博览群书,如马老要求辑佚工作者首先要掌握医书散佚的一般情况,对于辑佚的来源要多方面发掘,不能局限于一部书或少数几种书。
2治学谨严,实事求是
做学问容不得半点马虎,马老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此书处处体现了马老治学谨严、实事求是的风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2.1尊重历史佚书不弃
文明的出现,就有书籍的流传。但在历史的长河里,由于种种原因,书籍很大部分都散佚亡失了。但是“从事古代医学史的研究工作绝不能由于这些大批医书的散亡而置若罔闻。因为历史的事实是不容推翻的,物质的存在也是不能抹杀的。……在其基础上却为发展下一代医学创造了先决的重要条件,因而也就必然在其下一代的有关医籍中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来。”马老非常重视书籍的佚存,每提及一种书籍均标明其佚存情况。若已散佚,则标明何时亡佚,甚至考证出部分佚文,使后学得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对已佚书籍有大体上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已佚书籍对下一代医籍的贡献。
在研究古代中医文献时必然要利用古代目录书籍。但人们容易犯一种错误,即认为某一时期的书目包容了当时的全部或绝大部分书籍。对于其漏载的部分往往忽视。马老有鉴于此,指出:“古代任何一种目录学都没有,也不可能把当时全国现存的所有图书都收罗无遗,而是限于各种客观条件,所收编的书目也只能是在一定的狭小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来看,决不能以历代编修的目录学中著录的书名作为当时全国图书目录的定论,而排除或否定了在此书目以外的同时期其他散在民间的大量图书存在。”例如《汉书·艺文志》所载《七略》内容中“方技略”部分录有36部中医著作,共868卷(《汉志》记,今马老以为共833卷,又20篇)。36部著作中均为6卷以上者,6卷以下者未见著录。先秦医书多为简帛,写刻不便,多文简意赅,故其时医书少卷本或一卷本为多。而《汉志》罕载,可推测其漏载者当不在少数。故中医文献整理工作者应放宽眼界,切不可只拘泥于历代书目,以致遗漏重要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