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岭南卫生方》治瘴学术思想初探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除地理、气候因素外,劳逸、生活、饮食习惯对瘴疟的产生也有影响,如书中《岭表十说》谓:“多因伏暑伤冷所致,纵非饮食冷物,即寒邪感于外,饮食伤于内”,“南土暑湿,嗜酒则多中暑毒,兼瘴疟之作”,“婢仆多病瘴,盖劳役之人饮食乖度,昼多冒暑,夜多寝地。又凡事不能忌慎,故先受其弊”,“岭表之俗,多食槟榔……夫瘴疠之作,率因饮食过度,气痞痰结,而槟榔最能下气消食去痰……”等起居饮食不节、劳逸失常、饮食不洁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使人正气耗散而为外邪所侵,另外古有“过岭南无医药”之说,医者少且医术低,人们信巫不信医,皆是导致正气亏损易致感邪致瘴的原因,这些认识在当时是可贵的。

    3、瘴的临床表现

    按疾病的轻重分为冷瘴、热瘴、痖瘴,“轻者寒热往来,正类痎疟,谓之冷瘴;重者蕴热沈沈,昼夜如卧灰火中,谓之热瘴;其尤重者,一病则失音,莫知其所以然,谓之痖瘴”。冷瘴“脉带数,一呼一吸之间五六至,两手第二指关脉弦,……恶寒退后发热,发热退后自汗,头痛或不痛,呕吐或不呕,但其热有退时,次日或间日再发。”从其症状描述,此类瘴疾应为间日疟;热瘴则“身极热而头极疼,脉数”,“面赤心热,舌破鼻衄”,甚则邪闭心窍,“昏不能言,或但噫噫作声”,成为痖瘴;若阳浮阴闭,则有“腰以上极热,腰以下稍凉,胸膈烦渴,腰腿重疼,或大便稀滑。其脉多数,按之不实”等上热下寒的临床表现。

    瘴的辨治用药特点

    1、辨证重脉症结合

    书中将瘴疾按发热轻重和脉象分为两大类,辨证时重视脉症结合,认为“脉与症不可偏废,用药须凭脉,且若病人外症是阳候,脉见阴脉,不可用阴药;外症见阴候,脉见阳脉,不可用阳药。若凭外证用药,十失五六,凭脉用药,病人信向,万不失一”。同时因瘴病多有寒热,且因阳气不固,常出现外热内寒的症状,因此注重真寒假热的鉴别,如烦躁者是否“反畏冷不能饮”,“烦热而大便自利,小便赤多,不可以赤为热,膝胫以下稍凉,乃病邪激,其气血俱虚,表热无以养中,故外热而内虚也”等。

    2、治疗多用温中固下、芳香化湿、调理脾胃

    书中共载有处方80余首,大多采用了芳香化湿、调理脾胃的药物。该书根据岭南人本气不坚,腠理不密,阳气不固,阴湿偏盛的体质特点,用药上反对前人治瘴动辄发汗、清凉、转利,认为炎方受病,虽身有热,却因阳气疏泄、本气不固,“若躁于求效,亟服麻黄柴胡或利下之剂,则未必虚热便退且先损正气,使邪气乘虚而内袭,直达精源髓海,激成变证百出……用药固无一定之法,要之多宜正气散、和解散”,为防寒凉伤阳,使正气更虚,即便是热瘴,也是“凉药不可多用,热药须得法以用之,如附子汤冷服者是也”。

    因囿于“上热下寒者,十盖八九”之说,故用药多属“温中固下,和解正气”之剂。在治疗瘴疟的60多首方中,有40多首方剂都是以温热药物组成为主,如陈皮半夏汤、生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沉附汤、平胃散等,较少使用寒凉药物,只有10余首方剂寒凉药物为主,常用的是芍药、黄连、柴胡等。从其重视脾胃,顾护阳气上来看,其学术思想与李杲的学术思想有共通之处。

    3、充分肯定常山治疗瘴疟的作用

    早在汉代,《金匮》治疟三方中就有一方用到蜀漆(常山苗),此后晋代用常山治疟有了进一步发展,《肘后》治疟30方中用常山的有14方,唐代《千金》治疟25方,用常山16方,占65%,《外台》治疟51方,用常山39方,占76.5%,从汉到唐,对常山治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到了宋代却极少用之,因世俗畏其致吐的作用,如释继洪所说“常山乃瘴疟要药,李待制云:欲去根本,非常山不可,此说最当。今人不问当服不当服,悉以伤气为词,疑而不用”。明确肯定了常山的治疟作用。另外,其采用的“截疟散”、“瘴疟丹”,均用酒渍过煎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常山碱易溶于乙醇中,可以看出,其用法是长期临床实践中得出的。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