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伤寒选录》的学术渊源
从汪机《伤寒选录》的研究方法、编辑体例、引入医论,可知其治伤寒之学的渊源主要是承继了王叔和、成无己、王履的学说及方法。
晋代王叔和辑录《伤寒论》内容于《脉经·卷七》时补入的“伤寒例”,《伤寒选录》将其载入卷首;王叔和以脉证治方归类研究《伤寒论》的方法,尤其是重视脉诊的观点,汪石山多有效法,故《伤寒选录》卷七为脉学专卷。另外,汪石山还多处褒奖王叔和对伤寒文献、研究方法的流传与影响。
金代成无己治伤寒之学一在于以经(《内经》、《难经》)之据全面注释《伤寒论》,而为《注解伤寒论》;又列50症鉴别诊治,而为《伤寒明理论》。汪石山《伤寒选录》全面继承了成氏学术及方法,解释《伤寒论》条文多以成氏为据,“成氏或有所未莹者,复附诸贤所论”,[4]《伤寒选录》在成氏鉴别50症的基础上,增列为112症于卷二至卷六中,112症中,每症下首引“成氏曰”者57症;成氏《伤寒明理论》分析了桂枝汤等20方,《伤寒选录》卷八为“药方”,收《伤寒论》方及加减扩方253首,又补遗42首,并作了方解,汪氏可称为成无己治伤寒论方法的继承、推广者。
《伤寒选录》凡例称:“编集多仿王安道(名履)所定次序,以‘伤寒例’居六经之首”,作为卷一中的内容;并将王履《医经溯洄集·三百九十七法》全文载入卷一,而旁征博引,以畅扬之。可见汪石山对王履及其著作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是推崇的。
除上述三家外,《伤寒选录》为了“俾学者知有所择也”,[4]而将“诸先贤所论,于仲景有发明者,并采辑卷首,以广见识”,[4]还汇通了吴绶(误作“授”)《伤寒蕴要全书》、钱闻礼《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韩祗和《伤寒微旨论》、庞安常《伤寒总病论》、许叔微《伤寒发微论》、朱肱《南阳活人书》、陶尚文《伤寒明理续论》、《伤寒琐(误作“锁”)言》、刘河间《伤寒直格》、张兼善《伤寒发明》(现散佚,见于《玾竹堂书目》)等伤寒大家、名著的观点、方法。
《伤寒选录》的学术特点及贡献
汪石山继承汇通王叔和、王履、成无己等伤寒大家的研究方法及学术观点,已如上述。推广了王叔和、王履“伤寒例”的学术观点,及王叔和重视脉诊、王履强调治法之说,又发展了成无己以症类证、重视方证之说。
清代,徐大椿《伤寒论类方》侧重于类方的研究,方不分经;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以法类证,颇与汪石山的研究方法相吻合,是否有承继、影响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伤寒选录》中对药物的研究及重视脉诊的观点,成为该书的主要学术内容。
1.重视药物的研究
《伤寒选录》第八卷,一一论述了《伤寒论》所用196种药物的药性、药理、功效,对药物产地、色泽、尝味以判断药物优劣,对196种药物中的20种加了按语。如指出:香薷,有二种,一种叶紫背,开紫花,方梗;一种石上生,细叶者,名香柔,功疗颇同;今用细叶者多也。侧柏叶,向东者良。苏木,味甜者佳。独活,黄白香者良,黑者土当归,勿用。柴胡,虚热用海阳(休宁县)软苗者良。防风,金黄色润者良,白者为沙条,勿用。桔梗,味苦者良,甜者次等。这些专业性的药物理论虽已超出了《伤寒论》的范围,但可以看出汪石山对药物的临床选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汪石山著述的医书中,唯一的一种本草专著《本草会编》今已亡佚,《伤寒选录》第八卷的内容可供探讨汪氏在药物学方面的见解之用。[2]
2.重视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