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德则能润身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程颢与程颐不同,他认为“诚敬”如果只强调敬畏严肃,难免失于拘谨,不能达到自由活泼的精神境界。所以,应该强调“诚”所包涵的本质内容,以“诚敬”作为人内心中的一种修养,不必处处都用力去设防,在用“敬”之时,应该“勿忘勿助”,不要过分用力把持。修养要与自然相结合,主张在修养过程中应该放开,在“外物”之来的情况下调整对于外物的反应。理想的境界应该是敬乐合一的,任何对敬的过分强调都会伤害心境的自然和安详,达不到“内外两忘”的境界。

    朱熹认为精神状态可影响身体的健康,其《大学章句注》阐释“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时说:“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作,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心态的平和,胸怀的宽阔,十分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人常须收敛个身心,使精神常在这里。似担百十斤担相似,须硬着筋骨担。”“若行时,心便只在行上;坐时,心便只在坐上。”(《朱子语类·卷十二》)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胡思乱想,放荡不羁,造成对身心健康的损害。《朱子语类·卷五》载:“问:‘先生尝言,心不是这一块。某窃谓,满体皆心也,此特其枢纽耳。’曰:‘不然,此非心也,乃心之神明升降之舍。人有病心者,乃其舍不宁也。凡五脏皆然。心岂无运用,须常在躯壳之内。譬如此建阳知县,须常在衙里,始管得这一县也。’某曰:‘然则程子言‘心要在腔子里’,谓当在舍之内,而不当在舍之外耶?’曰:‘不必如此。若言心不可在脚上,又不可在手上,只得在这些子上也。’”心作为人的神明发生和寄托之处,必须安居其位,而患有“心疾”则会出现精神错乱的种种症状,因而不能维护正常的生理机能,致使脏腑功能失调,精神委靡不振,这就是二程“心要在腔子里”的真实涵意。因此朱熹十分重视保养精神,说:“人精神飞扬,心不在壳子里,便害事。”(《朱子语类·卷十二》)这些论述包含有现代心理卫生的一些内容。

    “主敬涵养”,朱熹主张养心要从根本做起,要在无所思虑和情感尚未发生时就开始涵养,而不是等到思虑情感已发之后才去修养。这里“敬”是关键。世人常常精神颓废,放纵声色,虚度光阴,就是因为他们内心中缺乏一种对生活、对自己生命的敬畏之心。敬畏并不是人们对某个具体事物的恐惧,而是指内心对于一个以理为本体的运作着的神圣世界的敬畏,是一种对生命的内心执着。所以“主敬”就是要求人们在情感思虑未发时就注意涵养自己的精神境界,时刻保持一种收敛、谨畏和警觉的状态,使内心清明洞察而不昏乱,达到一种觉醒下的特殊宁静状态。只有在这种极高的精神修养前提下,人才能真正地洞察事理。

    二程对调节心理偏差也颇有研究,有人患思虑纷乱、达旦不寐,以为不断念“中”字可治失眠,二程认为却不如与他一串数珠,“殊不知中之无益于治心,不如数珠之愈也。夜以安身,睡则合眼,不知苦苦思量个甚,只是不与心为主,三更常有人唤醒也。”(《二程遗书·卷第二上》)以数珠来转移患者焦虑的心理状态,这样便可较快入睡。同时强调夜晚不可过度用脑,应按时作息,保养精神。应该说这是很有见地的看法。二程还探讨了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二程遗书·卷十八》载:“或问:‘独处一室,或行暗中,多有惊惧,何也?’曰:‘只是烛理不明。若能烛理,则知所惧者妄,又何惧焉?有人虽如此,然不免惧心者,只是气不充。须是涵养久,则气充,自然物动不得。然有惧心,亦是敬不足。’”二程认为恐惧心理的出现是因为不明白事物的道理,如果洞明了事理,则不会害怕那些虚妄之物。并认为这与个人的气禀、涵养等身心状况相关。他们提出了“明理可以治惧”(《二程遗书·卷第一》)的方法,并举例说:“目畏尖物,此事不得放过,便与克下。室中率置尖物,须以理胜它,尖必不刺人也,何畏之有!”(《二程遗书·卷第二下》)说明二程在当时已能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来治疗恐怖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