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德则能润身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关键词:儒家 养心学说 健康心理学

    ――儒家养心学说中的健康心理学思想研究

    摘要:本文从儒家相关文献出发,整理分析儒家养心的独特思想和方法,从正确对待欲望,健康人格塑造,养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源远流长的儒家学说蕴藏着丰富的心身调摄的内容,其“修身养性”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就是中医学中的养生。儒家的养性亦可称做养心即心的境界的提高,有利于身体健康,已被历代实践所证实。因为儒家经典浩如烟海,不能尽阅,本文试从儒家相关文献出发,整理、分析儒家养心的独特思想和方法,寻找出它们的合理内核,以冀对现代人维护心身健康有所帮助。

    正确对待欲望

    世人常常因为宋朝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认为儒家思想不近人理,其实不然。“男女饮食,人之大欲”(《礼记·礼运》),儒家承认饮食男女是人的基本欲望。孔子一再要求弟子学习《诗经》,他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人如果不学《周南》、《召南》,就像面对墙壁站着那样寸步难行!《周南》、《召南》是《诗经·国风》中的第一、第二部分,《关睢》是《周南》第一篇,是一首优美的情歌,它描写青年男子对妙龄少女的爱慕和相思,可见孔子不回避男女情爱的正当性。孟子也承认人应该有正常的欲望,他说:“好色,人之所欲”,“富,人之所欲”,“贵,人之所欲”(《孟子·万章上》)。荀子认为人不分贵贱,皆“饥而欲食,寒而欲衣,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荣辱》)“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虽为天子,欲不可尽”(《荀子·正名》),无论欲念恶劣与否,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宋朝张载同样认为,“饮食男女皆性也,是乌可灭”(《正蒙·乾称篇下》),人欲是不能灭的!

    那么,如何对待欲望呢?

    欲望是与生俱来,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完全被外物迷失本性,与动物无异。“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作乱之事。……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礼记·乐记》)所以儒家要求人们克服物质与精神上的过度欲求。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孔子主张男女之爱是快乐的,但不应放荡;相思之情是忧愁的,但不必悲伤。

    孟子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的重要命题,认为只有减少欲望,才能保存道德本心,多欲则必然会丧失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养心首先在于克制人对声色、财富和名位的欲望与追求。

    荀子认为人的种种欲念是天生的,“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故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奚伤于治?欲不及而动过之,心使之也。心之所可失理,则欲虽寡,奚止于乱?故理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荀子·正名》)认为不必去欲或寡欲,而以心来调节欲念或节欲。欲念虽不能尽除,但可以节制。节欲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欲望。

    “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冶长》)人的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因此,孔子提出三戒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不同年龄段人的欲望不同,节欲(心理调节)的要求当然也有侧重。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