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从清代中医眼科文献探讨眼科辨证论治特点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1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黄庭镜的《目经大成》,将五轮八廓、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六淫七情等医学理论列于首,再以其理论指导开、导、钩、割、针烙、金针拨内障等眼病治疗技术;次论眼病之十二病因及八十一症;又次则详列症候,阐释病机;终则指明治法,或附案例以证己说。全书病因脉治、纲目井然,是内科理论与眼科理论相结合辨治眼病的典型。《目经大成》认为治眼病宜“仿景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而逍遥散即为和阵中的代表方,逍遥散具有和解脏腑,和解表里的作用,用于风轮、气轮疾病,在“凝脂变十一”中曰“震廓凝脂,逍遥直解其郁”。逍遥散出自于宋代官修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功效,其主要病机是肝郁和血虚,这是眼科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故已被用于多种眼科疾病,如旋胪泛起、青盲、暴盲、绿风内障、青风内障、视瞻昏渺、目衄等。在明代《证治准绳》、《景岳全书》等书中均谈到本方治疗目疾的作用。《审视瑶函》用逍遥散治疗怒气伤肝,并脾虚血少致目暗不明,头目涩痛,妇女经水不调暴盲等内障眼病。

    清代顾锡著的《银海指南》,列五轮八廓、五运六气、六淫七情3篇,阐述眼的生理及其与脏腑经络关系,论述眼病病因、病机、症状、舌脉辨析及治疗原则时,与内科脏腑辨证相互辨析,详于阐发眼病病机,施治灵活,不拘成法,见解颇为精辟。

    清医家刘松岩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著《目科捷径》,此书首论眼之生理及其与脏腑经络关系,眼病病因、病机及基本治则和特殊疗法;次论眼科常见疾病的证因脉治。其于“头痛及目”的原因及证治论述颇详。《目科捷径》中重用逍遥散原方治疗“羞明伏地”、“瘀后目久不睁,眵多泪如脓”等眼疾。 这充分的表明,用中医内科理论和辨证方法治疗眼疾,已经是清代眼科医家治病中普遍的临证思想。

    清黄岩著于光绪五年(1879年)的《眼科纂要》,特别强调脏腑经脉受病是眼疾的病因。在治疗眼疾的时候,从脏腑受病寻其原因,辨其脉治,总结出百余首有效验方。 《张氏医通》是一部清代中医丛书,《医宗金鉴》是一部清代医学全书,两部书都从整体论述人体疾病的意义上论述眼科疾病,认为眼疾与人身各个脏器病变密切相关。

    此外,清陈国笃撰于咸丰元年(1851年)的《眼科六要》以风、火、血、水虚、火败、神劳统论眼病之因;清王子固成书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眼科百问》以问答形式简述五轮八廓、五运六气、眼与脏腑经络关系等学理,介绍眼科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方药,兼论因内、外、妇、儿科疾病所导致的继发性眼病的证因脉治。

    综观清代中医文献所载,眼疾的中医治疗技术在清代已发展到很高水平。其治疗眼疾的理论基础在于把眼和体内脏腑紧密联系,从脏腑看眼疾,从眼疾看脏腑,整体观察,整体辨证,发展为一套较全面、较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实际上远在《黄帝内经》中已初步建立这一辨证论治体系。《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并将瞳仁、黑睛、络(泛指内外皆及附近血管)、白睛、约束(泛指两睑及眼外肌)与肾、肝、心、肺、脾相配属。宋代出现的五轮八廓学说,究其本质,都是将眼的外部组织结构与体内脏腑相对应,用以寻求眼病的内因所在,指导临证用药。现代中医眼科的治疗现状可让我们惊奇的发现,那些较我们甚远的医疗技术在为现代眼科的应用中,仍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医的整体认识观和中医的辨证论治永远是中医临床应用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唐·王焘撰,高文铸校注.外台秘要方.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391,390.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