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张子和(1156~1228年),名从正,字子和。因其籍贯睢州考城,春秋时为戴国,又自号戴人。
张氏生平见诸史料甚少,研究者只能从元·脱脱《金史》、元·刘祁《归潜志》、明·李濂《医史》等著作所载只言片语中得以窥豹。现结合《儒门事亲》中提供的素材及有关史资料,作一简述。
故 里
“胶瘤”案载:“郜城,戴人之乡也。”[1]郜城,即考城,是子和里籍。清·康熙年间《考城县志·卷一·沿革》:“金初属曹州,又改属睢州”。民国《考城县志·卷十》:“今曹之考城东南有北郜城路史”。路,宋初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逐渐带行政区划和军事区域性质。“大便燥结”案又言:“戴人过曹南省亲,有姨表兄病大便燥涩”。曹南,即“曹之考城东南有北郜城”,指子和从侨居地陈州到故里原籍考城探亲。1928年建置民权县时,旧考城地域从睢县划归民权县。据考,金代考城遗址即今民权县林七乡西南二里旧县集处[2]。史料所言“睢州”、“考城”均应指今河南民权县,而非现之睢县或兰考县。其地应在今安徽省曹县以南,河南省民权县以东约40华里处。
侨居地
《儒门事亲》颐斋引云:“宛丘张子和”,明·《心印绀珠》朱伪序称子和“金宛丘人”,《归潜志》言张氏“久居陈”,“伏瘕”案谓“除得陈州张戴人方愈”,“腰胯痛”案亦说“闻得陈郡有张戴人,精于医”。宛丘、陈州都是指子和侨居地而非故里。《读史方舆记·河南开封府陈州》云:“宛丘在州城南三里”,乃陈州邑名。古宛丘,为春秋时陈国国都。以古地名指代今地,是前人习俗,二地实一,地在今河南淮阳县境。“膏淋”案曰:“闻戴人侨居(氵隐)东”,证明此乃侨居地。《河南通志》说“与麻知几辈,日游(氵隐)水之上”, (氵隐)水,一称殷水,即今沙河。子和亦说:“予之庄,邻沿蔡河,来往之舟常舣于此”。蔡河为(氵隐)水支流,“(氵隐)东”殆盖指此。《儒门事亲》中记叙张氏的医疗活动范围,均以此地为圆心,约为北到开封,南达息县,东至舞阳,西及亳县的一个圆周地域。
生平简介
子和生于公元1156年,时值南宋绍兴二十六年,金贞元四年。正是宋金对峙,社会动荡之际。
《儒门事亲·卷一》中子和自述:“余自先世授以医方,至于今日五十余年”,“感风寒”案又说:“戴人时年六十一”。可以推断,子和十余岁幼承庭训,从父学医,二十余岁悬壶应诊。“偏头痛”案说:“余识此四五十年矣”,正与此合。
子和曾云:“余向日从军于江淮之上,一舟子病,予诊之,乃五实也。余自幼读医经,尝记此五实之证,竟未之遇也”。有学者据此认为其年青时曾从军[3、4]。结合宋金征战史实,在1156~1228年间,宋金大兴军旅战于“江淮之上”有两次。首战时值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遭南宋军民殊死抵抗,金军侵临采石未渡,复折扬州,后因国内有变而北归。此时子和年仅五岁,不可能从军。此战导致宋金第二次议和,此后金世宗锐意内治,南宋亦休生聚养,南北偃然无事达三十余年。第二次史称“开禧用兵”,时值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宋趁金世宗已崩,章宗新继,金北部部落叛变,财匮国衰之机,以图恢复北土而用兵。金朝“十一月起民兵于河南,十七万人入淮,十万入荆襄”,[5],金兵渡淮,攻六合,破真州(今仪征),逼江岸。宋师不利,三月后以南宋输币议和告终。此时子和年50岁。子和曾云:“余亲见泰和六年丙寅征南师旅大举”,当指此役。以五十之龄从军似匪夷所思,然元人脱脱说:“金之兵制最弊,每有征伐及边衅,辄下令签军,使远近骚动。民家丁男,若强壮,或尽取无遗”[6]。张氏从军,并非执戈冲阵,从他为舟子治病来看,只是履随军医生之职,故五十岁亦可被签征,过了二三个月的短暂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