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④ 发作时可加设床档,以防患者坠床跌伤。患者抽搐时,切忌强压约束,以免造成骨折。
⑤ 在痉证发作时,应暂禁食,待痉止后再根据病情分别给以相宜饮食。如发痉数日不止,应及早鼻饲,以保证营养供给。
⑥ 对抽搐初停,尚易引起再发者,慎防进食引起再发,如已有保留鼻饲管,可以鼻饲管缓慢灌注。一般痉作初止者,食欲不佳,应给半流食或软食。
⑦ 中药和饮食宜偏凉服,饮食应以清淡性凉为主,如新鲜水果蔬菜、西瓜、苦瓜、黄瓜、绿豆等。对热极伤津者应鼓励多饮水,也可给西瓜汁、藕汁、五汁饮等频服,有生津止渴的作用。禁忌辛辣炙煿助火动风之品。
⑧ 痉证发作后,可针对病因采取护理措施,以防再发。首先应泻热,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或中药煎汤擦浴;针刺降湿,常用穴位为大椎、曲池、合谷及十宣穴(放血);对便秘的患者,遵医嘱灌肠,可通腑泻热。
(3) 阴血亏损型:
① 病室应温暖舒适,光线柔和,空气新鲜,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② 在痉证发作进及刚发作后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气血的耗损,如稳定不发在三天以上者,其原发病的症状也已减轻时,可考虑床活动。
③ 患者常有紧张、恐惧心理,应耐心劝慰开导。
④ 痉后四肢活动不利,可采用按摩或针灸疗法,以通经活络。常用穴位有肩禺、曲池、合谷、外关、环跳、膝眼、承山、足三里等。
⑤ 根据脾胃功能可给甘润多汁的水果和清补食品,如雪梨、柑橘、百合、甲鱼、鳗鱼、淡菜、海参等,以补益精血,濡养筋脉。
⑥ 中药宜温服。
4、 养生指导
(1) 加强生活调理,保持心情舒畅。
(2) 注意调节饮食,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提高肌体抗病能力。
(3) 注意四时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外邪侵袭人体。
眩晕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自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
西医中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时,均可参照本证论治护理。
1、 病因病机 眩晕病变主要属肝,但可涉及肾、心脾等脏,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以虚者为多;实证病理主要是肝阳和痰浊,虚证为阴精或气血的亏耗。而虚实之间往往互相夹杂而成本虚标实。
历代医书对本病论述很多,《内经·至真要大论》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多属肝的疾病;《河间六书》认为:本病是因风火为患,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平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主张以“治痰为先”《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这此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临证治疗。
(1) 肝阳上扰清窍:忧思恼怒过度,使肝阴耗伤,肝火偏亢,风阳升动,上扰清空而发生眩晕。或素体肾亏,病后伤及肾阴,水不涵木,阴虚则阳亢,亦令风阳上扰,发为眩晕。
(2) 肾精不足:先天不足,或劳欲过度,均可导致肾精亏耗,生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脑为髓海,因髓海不足而发生眩晕。
(3) 气血亏损: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以生化气血,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开,血虚则脑失所养,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目,发生眩晕。
(4) 痰浊上扰清窍:恣食肥甘,损伤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湿聚生痰,痰湿交阻,则清阳不开,浊阴不降,发为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