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拔罐法:先将前述之中药用布包好,以凉水浸泡,然后放入开水内煮15分钟,再将竹罐放入中药水内煎10分钟即可使用,水温宜降至65~75℃左右为合适,过低不易吸附,过高则易造成烫伤。可根据部位、病情及病程,病人耐受能力适当调节水温。操作时,将煮好的竹罐迅速倒掉药水,用干热毛巾擦干罐口后,立即将其扣在刺络之处。留罐15~20分钟,以针孔出血、局部深红为度。取罐后宜用消毒敷料擦净血迹,进行消毒,以防感染。
每次取1个区(双侧)即可,一般每周治疗两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休息两周,如体质强壮,病情较重或多关节受损时,每周治疗三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35例,结果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10例;显效(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功能障碍明显改善)13例;有效(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有一定程度改善)8例;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4例。总有效率为88.5%[13]。
针灸
(一)取穴
主穴:肩贞、肩Yu、曲池、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昆仑、丘墟。 配穴:太冲、血海
(二)治法
一般用主穴,患者体质较壮,发病时间较短,疼痛较著者,针刺宜深,用泻法,使气达病所。体质较弱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愈, 宜深刺,平补平泻,每日针1次,留针20分钟,15次为1疗程。如关节疼痛,局部发凉, 痛有定处属寒痹者,加艾灸,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有温热感为度。如关节红肿热痛,属热痹者,加刺配穴,用泻法。
(三)疗效评价
上述方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共268例,痊愈58例(占21.6%),显效83例(占31%),有效116例(占43.3%),无效11例(占4.1%)。总有效率为95.9%[14]。
艾灸加拔罐
(一)取穴
主穴:大椎、命门、肾俞、肝俞、脾俞、足三里。
(二)治法
皮肤常规消毒,先将艾绒捏成麦粒大小的艾炷,灸上述穴位各5壮。然后用梅花针叩刺病关节处,使局部微渗血,再于叩刺处拔罐,真空抽气罐拔5分钟,玻璃火罐时间可稍长10~15分钟。隔日治疗1次,3个月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上述方法治疗共120例,结果:临床治愈21例(17.50%),显效55例(45.83%),有效31例(25.83%),无效13例(10.83%)。总有效率为89.16%[15]。
蜂针
(一)取穴
主穴:上肢:天宗、肩Liao、肩Yu、曲池、手三里、尺泽、支沟、外关、阳池、阳溪、中渚、八邪;
下肢: 环跳、秩边、居Liao、血海、鹤顶、膝眼、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解溪、太冲、束骨、八风;
背部:大椎、肺俞、肝俞、脾俞、心俞、肾俞、命门。
(二)治法
先作皮试,给患者前臂内侧皮内注射蜂毒皮试液,半小时内红肿反应直径不超过5m,24小时内无全身反应者,即可开始治疗。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及疾病轻重选取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活蜜蜂,用镊子轻夹其胸部,将尾部螫针对准穴位,接触皮肤,则蜜蜂自动将螫针刺入,移开蜜蜂,蜂针留于皮肤内15分钟。1只蜜蜂螫刺1个穴位,首次用蜂量控制在2~5只之内,以后依据病人的敏感程度和病情增减,一般一次用量为10~20只蜂,可1~2天治疗一次,也可一周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治疗几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