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四) 科学验证疗效
进行大样本对照观察,是现代急症针灸确定疗效的主要手段,也是重要特点之一。近些年来特别重视开展对严重危害人体或最为常见的急性病症的疗效验证工作,诸如;心脑血管疾病、急腹症、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等。其中一些病症已进行了数千例乃至上万例的观察。为了解针灸疗法在诸种疗法中所占有的位置,不少病症还作了与中西药物治疗的对照观察。如急性细菌性痢疾,通过与药物组对照,发现针刺组无论在临床症状(如里急后重、腹痛腹泻等)的平均消失时间上,还是在大便7天以内转阴率等方面,均较单纯用药物治疗为优。选择较可靠的客观指标,进行更深入的观察,也是急症针灸治疗中正在广泛开展的一项工作。如采用心功能检测观察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中风患者进行针刺前后的脑血流图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这样就能科学地、严格地肯定其疗效。
(五) 救治方案逐步规范
在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一套独特的、系统而又完整的针灸治疗急症的方案正在逐渐形成。这对于总结、推广急症针灸以及稳定疗效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就目前看,虽还不够普遍,但在一些较重要的急性病症上已初具雏形了。一套完整的急症针灸方案,一般认为应包括:统一的选择标准和诊断标准(包括辨证标准),基本固定的配方(含相对稳定的加减法)、刺灸法(包括补泻手法等)、护理及辅助疗法。其中以判断是否为针灸的适应症为前提,加急性传染性肝炎,就规定以临床上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在2周以内者作为病例选择标准。急症取穴上主张有效穴(多经反复验证)与辨证取穴相结合;手法上,宜适当增强刺激量或多留针;针刺次数每日l~2次,危重期内或急性痛症可每日3~4次;护理上亦要求细致观察,重者需坚持守侯等。当然,这一方案还只是十分粗略的。可喜的是,近年来急症针灸标准化方案工作正在得到重视,如中风急性期针刺手法的量学研究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本书写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在总结整理古今医家这方面的丰富实际的基础上,对目前针灸治疗有效的急症尝试着作一治疗方案的初步规范,或许有助于这一工作的深入。
(六) 深入探讨机理
关于针灸治疗急症的机理,古人虽然作过一些探讨,并提出“调气”、“治神”等重要见解,但终究比较笼统。建国后,尤其是近三十余年,对此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主要的途径是借助现代技术的手段,通过实验研究,从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综合、探索。实验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截至目前,虽未获得最后的突破。但已显露出一些令人振奋的苗头。以针刺抗休克为例,通过实验性休克动物的观察,初步表明针刺的升压和抗休克作用可能主要是经由神经系统实现的。针刺的刺激可能属于1种非特异性的传入刺激,当直接作用于穴位的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后,信息由相应的传入神经上达脑干,经整合后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从而产生抗休克效应。另外,抗休克作用可能还与体内的体液因素有关。当然,上述只是粗线条推测,离探明确切机理尚有一段距离。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机理研究中可以说比较普遍。
虽然,建国以来50年,急症针灸的临床和研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作为发展急症针灸的突破口之一的机理研究,尚待积蓄力量,进行本身的突破;作为现代急症针灸成熟标志之一的治疗方案规范化,亦有大量艰苦的工作。应该一提的是针灸治疗急症病种的开拓问确,我们认为必须重视发掘和发扬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一些古代用之有效记载颇多的以灸法治疗毒、痈肿等,现代报道已属鲜见。特别是狂犬病,早在《内经》就有“犬所啮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的记述。之后,历代医著如《小品方》、《外台秘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等都有记载和发挥。但现代除《光明日报》在1982年有一通讯外,很少有关临床报道。我们深信只要针灸工作者和各学科(特别是临床学科)工作者紧密合作,坚持实践,开阔思路,多寻途径,那么,可以相信,一门独特崭新的医学新学科——现代急症针灸防治学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熟,并耸立于世界现代医学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