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表现为眼部和头部疼痛的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的密集性发作为特征。发病年龄大多在20-50岁间,发作时头痛大多自一侧眶部开始,或先有颔部或枕部疼痛。疼痛为钻痛性或搏动性,较为强烈,甚至触及头部皮肤或周围动脉均能使之加剧,伴焦躁、烦躁、泪溢、耳塞、流涕等。发作平均在1-2h内消退,且大多数均在同侧。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者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脑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而流人蛛网膜下腔者叫做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是在突然用力、精神激动、剧烈运动等诱因下急骤起病,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可伴有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意识障碍,或有神经系统定位征(多因血管痉挛所致),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下片状出血。腰穿呈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为本病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头颅CT大多可显示局限的血液,部分患者能为出血部位及病因提供线索。
(四)三叉神经痛
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临床上成人及老年人多见,多为单侧性;以1支或几支分部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主要特点。第2、第3支发生率最高,疼痛以面颊、上颌、下颌或舌部最明显;尤以上唇外侧。鼻翼、颊部、口角、舌处最敏感,稍加触动即可诱发,即“扳机点”。疼痛可弓;起反射性面肌抽搐。口角牵向患侧、面部发红、流泪、流涎,突然发作无先兆,骤然停止,间歇期完全正常,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很少自愈。诊断主要依据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表现和神经系统极少阳性体征可诊断为原发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呈持续性,多伴有三叉神经或其他脑神经麻痹的症状体征。
(五)坐骨神经痛
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体征为拉赛克征;多数为继发性。常见病因有:①椎管内疾患,如脊髓和马尾的炎症、肿瘤、外伤、血管畸形等。②脊髓疾患;如腰椎骨关节病、椎间盘突出、脊柱炎症、结核、肿瘤、椎管狭窄、脊椎裂等。③骨盆及盆腔疾患,如般骼关节疾患、炎症、结核、脱位、骨盆炎症及肿瘤。妊娠子宫压迫等。
坐骨神经痛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常见。临床上好发男性成年人,青壮年单侧多见;疼痛位于腰部,臀部并向股后及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沿坐骨神经有压痛。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可使疼痛加剧。拉赛克征试验阳性。可以有坐骨神经分布痛觉减低,患肢肌力差,踝反射减低或消失。诊断主要根据疼痛的分布,加剧和减轻的因素,压痛的部位,直腿抬高试验,踝反射减低可以诊断。鉴别诊断主要是与腰肌劳损、臀部纤维组织炎、髓关节炎的鉴别。腰肌劳损有明显腰部扭伤或长期腰部劳累史;且这些疾病疼痛及压痛都在局部,无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踝反射减低等体征。
(六)多发性硬化
多发于20-4D岁,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具有一种迁延的不规则的,每况愈下的病程,有阵发性复发和缓解的特点,具体表现:脑神经障碍:视神经受损出现视力减退,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受累,出现复视,前庭神经受累出现眩晕眼震。临床上可有深浅感觉异常,三叉神经痛,肢体病性感觉异常。诊断主要依靠:
1、病史及神经系统查体发现脑和脊髓白质内同时存在两处以上的病灶。
2、病程中有多次缓解与复发,两次发作间隔至少一个月,每次发作持续24 h以上,或呈缓慢阶梯式进展。病程至少六个月以上。
3、排除肿瘤、炎症、血管病及颈椎病等其他病变。
4、临床上有多个病灶,仅一次发作者,或有两次发作,但又有一个病灶表现者、查脑脊液IgG增高,出现寡克隆区带,诱发电位异常或CT、MRI异常者,诊断可确立。
感觉障碍预防:
1、保持良好的心情
2、不要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