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4)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多见于女性,特点是具有红斑狼疮、硬度病、皮肌炎的临床表现,肾脏受累较少,以发热症状明显。高滴度核糖核酸蛋白(RNP)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有助诊断。
三、长期低热
腋窝温度达37.5-38℃,持续4周以上为长期低热,常见病因为:
1、结核病 为低热的常见病因,以肺结核多见,早期无症状体征,及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其次为肺外结核,如肝、肾、肠、肠系膜、淋巴结、盆腔、骨关节结核等。除局部症状外,常有结核病的中毒症状,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抗结核治疗有确切疗效,有助于诊断。老年肺结核起病症状不明显,其肺部并发症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易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故遇老年人长期持续咳嗽、咳痰,易感冒,用抗炎药治疗无效,低热、乏力及纳差者,应及时查痰结核菌(涂片或TB-PCR)及胸部X线检查。老年肺结核易合并肺外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腹膜炎,骨、肾、淋巴结结核等。
2、慢性肾孟肾炎 为女性患者常见低热原因。可无明显症状、体征,甚至尿检查无异常,以低热为唯一表现。及时检测尿Addi细胞计数、清晨第一次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如尿白细胞>5/HP,细菌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可以确定诊断。
3、慢性病灶感染 如副鼻窦炎、牙龈脓肿、前列腺炎、胆道感染、慢性盆腔炎等。以不规则低热多见,常伴有局部症状体征,当病灶清除后症状消失。
4、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lV)侵犯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损害多个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性传播。临床表现复杂,其基本特征是HlV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受损,使机体处于严重的、进行性的免疫缺陷状态,从而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慢性腹泻超过1个月,对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消瘦,原因不明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时进行抗HlV、P24抖抗原检测。
5、巨细胞病毒感染 可持续低热,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依据抗CMV IgM检测诊断。
6、甲状腺功能亢进 表现早期低热伴心悸、脉搏快、多汗、食欲亢进、消瘦、手颤、甲状腺肿大,局部杂音等。检测T3、T4、rT3等。对无突眼的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进行131I摄取试验,以除外甲状腺炎时激素外溢引起血中T3、T4水平升高。
7、恶性肿瘤 中年以上者有不明原因低热,血沉增快,应注意肿瘤检查,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及结肠癌等。
8、神经功能性低热 多见于青年女性,夏季明显。一日间体温相差<O.5℃。清晨上午体温升高,下午低,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症状,一般情况良好,体重无变化,虽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可自愈。其诊断主要依据动态观察,排除各种器质性疾病。
9、感染后低热 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控制后,仍有低热、乏力、食欲缺乏等,与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除以上病因外,还可有伪热。
四、反复发热
1、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发病地区、职业、与病畜(羊、牛、猪)接触史,饮用未消毒牛、羊奶,进食未煮熟的畜肉史。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神经痛、睾丸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血、骨髓培养阳性,血清凝集试验1:100见以上,免疫吸附试验1:320以上,可助诊断。
2、疟疾 以间日疟、三日疟较常见。遇阵一发性寒战、高热、大汗,间日或间2日周期发作者,及时查血涂片找疟原虫,可确诊。
3、淋巴瘤 病变在内脏者,常表现为周期性发热(PeI-Ebstein热型)见于霍奇金病。有的浅表淋巴结肿大不显著,而以深部淋巴结肿大压迫邻近器官出现的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肺不张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及时进行骨髓涂片检查,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或骨髓活检均有助诊断。
4、回归热 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热、起病急、寒战高热,持续2-9d后体温骤降,大汗,无热期持续7-9d,又突然高热,症状再出现,反复2-3次。全身酸痛、肝脾肿大,重者有出血倾向、黄疸,结合发病季节,有体虱存在或有野外生活蝉叮咬史,须考虑到本病。根据血、骨髓涂片找到回归热螺旋体即可确诊。
五、超高热病因与鉴别诊断
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时可发生超高热。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尤其脑组织损伤严重,引起脑细胞变性广泛出血,深度昏迷,于数小时内死亡,需要积极抢救。
1、中暑或热射病。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病毒性脑炎、脑出血及下丘脑前部严重脑外伤等。
3、细菌污染血的输血反应。
发热预防: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