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1、药物试验:对于疲劳试验改善不明显者可试用。如肌注新斯的明 05-l mg,可同时肌注阿托品 05 mg,以减少新斯的明的副作用。注射药物半小时后观察肌无力的变化,如较注射药物前肌无力明显改善者为阳性。儿童患者,药物用量应减少,但成人应用足量,以免出现假阴性。
2、肌电图检查:多无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多正常,肌肉重度收缩时波幅可递减。神经重复电刺激试验,运动诱发电位衰减10%以上为阳性。
3、血清抗乙酸胆碱抗体测定:其阳性率为对70%-93%,所以阳性者支持本病的诊断,但阴性者不能排除诊断。
4、有条件者可做免疫组化电镜检查。
二、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
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 Syndrome)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异常。主要影响突触前膜的乙酸胆碱的释放而引起的骨骼肌异常疲劳。
(一)临床表现
主要为骨骼肌的异常疲劳,休息时肌力减明,活动后肌力有所改善,持续活动后又无力加重。症状里早晨重,活动后减轻的波动特征。 受累肌肉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一般不累及脑神经支配肌肉,但晚期可累及。患者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口干、唾液泪液分泌减少、瞳孔调节障碍、视物模糊、阳症、膀眈直肠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可出现肌肉疼痛。肌无力可发生在恶性肿瘤之前,也可发生在恶性肿瘤之后。有的患者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二)辅助检查
1、神经重复电刺激:低频刺激时,动作电位衰减;高频时,动作电位递增.常达200%以上。
2、本病易伴发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应进行胸部、腹部等检查,以排除肿瘤。进行免疫学检查以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以骨骼肌弥漫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四肢近端、颈部、咽部的肌肉无力和压病。伴有皮肤炎症者称皮肌炎;伴有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其他免疫性疾病者称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征;有的合并恶性肿瘤,如鼻咽癌、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等。
(一)临床表现
本病40-60岁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发病一般隐袭渐进,急性者在数周内,亚急性者在数月内出现症状,缓慢进展。病程中可有缓解。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根据受累的范围、伴发病和年龄分布的不同常分五种类型。
1、多发性肌炎:主要表现骨骼肌的疼痛。无力和萎缩。发病一般从近端开始,如骨盆带肌肉受累,出现起蹲困难,上楼费力;肩肿带受累,两臂上举困难。病变发展可累计全身肌肉,颈部肌肉受累出现抬头费力,咽部肌肉受累出现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急性期受累肌肉常有疼痛,晚期常有肌肉萎缩。有的患者可有心律失常和心脏传导阻滞。
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伴皮肤炎症。皮肤改变可在肌炎前或后或同时发生,皮肤出现红斑水肿,常在面部、颈部、前胸、肢体的外侧、指关节的背侧面等。晚期为皮肤脱屑、色素沉着、硬结等。与多 发性肌炎是一类疾病。
3、重叠综合征、多发性肌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合并存在。
4、伴恶性肿瘤的多发性肌炎:尤其是老年人的多发性肌炎,约10%的患者伴有恶性肿瘤如鼻咽癌,支气管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5、儿童型多发性肌炎:肌炎发生在儿童,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常较明显,可见皮下钙化。
(二)辅助检查
1、血液学检查 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可升高,以中性为主;部分患者血沉增快;血清清蛋白正常,球蛋白升高;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转氨酶、醛缩酶等升高。24h尿肌酸升高,部分患者可见肌红蛋白尿。
2、肌电图检查 肌肉松弛时插入电位延长,有大量的纤颤正尖电位;肌肉轻度收缩时,出现短时限、低电压、多相运动单位电位;重度收缩时出现病理性干扰相。
3、肌肉活检 显示肌纤维大小不等,变性、坏死、再生和伴有淋细胞浸润等。
四、肌营养不良症
肌营养不良症是由遗传异常所引起的肌肉变性疾病,主要表现骨骼肌进行性无力和萎缩。
(一)临床表现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陷匿,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骨骼肌的无力与萎缩。多累及四肢的近端。根据遗传特性、发病的年龄、病肌的分布以及病程进展的快慢等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假肥大(Duchenne)型 仅累及男性,女性携带者而不发病。患者出生时已经发病,婴儿期发病迟缓,常从下肢近端开始,站立、行走均较晚。3-6岁时症状已明显,行走缓慢,容易摔倒,不能奔跑,上楼梯困难。病情进一步发展严重时,由于骨盆带肌、椎旁机和腹肌的无力、萎缩,行走时,骨盆不能固定,双侧摇摆,脊柱前凸,形似鸭步。自仰卧位立起时,必须先转向俯卧位,然后双手支撑着足背、依次向上攀扶,才能立起,称Gowers征现象。下肢明显时,上肢也出现无力和萎缩,使举臂无力。双手前撑时,因前锯肌和斜方肌不能固定肩胛内缘,使两肩胛骨竖起呈翼状肩胛。多数患者有腓肠肌的假性肥大,假性肥大也可见于臀肌、股四头肌、冈下肌、三角肌等。假肥大肌体积肥大而肌力减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情更加严重,多数在15-20岁左右不能行走,肢体挛缩、畸形。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呼吸困难。脑神经支配的肌肉一般不受影响。部分患者可累及心肌。常因呼吸衰竭,肺炎、心肌损害而死亡。
2、Becker型 多在5-25岁之间发病,开始出现骨盆带肌和下肢肌的无力和萎缩,走路缓慢,跑步困难。进展缓慢,逐渐累及后肿带肌和上肢肌群,使上肢活动无力。常在病后15-20年不能行走,肢体挛缩和畸形。常有排肠肌的肥大。心脏受累者少见。
3、肢带型 10-30岁多见。男女发病近似。早期骨盆带肌或肩肿带肌的无力和萎缩,下肢或上肢的活动障碍,但双侧常不对称。进展较慢,常至中年才发展到严重程度。少数患者有假性肥大。
4、面-肩-肱型 发病年龄儿童至中年不等,青年期多见,男女发病相似。面肌最先受累,患者闭眼无力,吹气困难,明显者表现肌病面容。上睑稍下垂,额纹和鼻唇沟消失,表情运动困难。常有口轮匝肌的假性肥大。面肌受累的同时常有肩肿带肌、上肢肌的损害,出现上肢活动障碍,严重者呈翼状肩肥。胸大肌的无力与萎缩,使胸前平坦,锁骨和第一肋骨显得突出。病情发展非常缓慢,常经过很长的时间影响骨盆带肌和下肢肌,多不引起严重的活动障碍,部分患者呈顿挫型,病情并不发展。偶见胖肠肌和三角肌的假性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