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所以我国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约有这种变异株的慢性乙肝,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仍明显复制的慢乙肝约占1/4左右, 造成治疗困难, 其他如S基因等的变异株少见, 未造成临床治疗的难点。
3. HBV感染后常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对HBV的免疫耐受和部分耐受, 很难激活机体对HBV的特异免疫, 去清除病毒, 也是慢乙肝难治点。
(二). 现有的抗乙肝病毒制剂, 主要作用于CCCDNA以下的复制阶段, 如α-干扰素, 核苷类似物, 氧化苦参碱等。
1. 干扰素: 主要可分α,β,γ三种, 抗肝炎病毒有效的是α和β, 它们可结合于同一种细胞干扰受体的不同侧面位点, 作用相似, 后者抗病毒作用不如IFN-α, 所以已很少使用, 关于IFN-α的亚型, 已发现有20多种, 临床上常用的有IFNα-1b, IFNα-2b, IFNα2a, 复合IFNα-Co1, 皆为基因工程生产, 白细胞生产的干扰素己被禁用。近年来己研究成功干扰素和聚乙二醇结合成为缓释剂(Peg-IFN), 只需一周注射一次, 保持血中有效IFNα浓度, 疗效会提高, 目前正在国际协作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用于乙肝治疗为期不远, 现有罗氏公司生产的Pegasys(Peg-Interferonα2a),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Peg-Intron A(Peg-Interferonα2b) 。
(1). IFNα的抗病毒的作用机理有两个方面:
一是: 调节机体免疫, 加强辅助T细胞1型(Th1)作用, 分泌IL-2等细胞团子, 促使产生HBV特异细胞毒T细胞(CTL) 和自然杀伤细胞(NK) 的活性, 又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增强细胞免疫, 同时IFNα促进细胞膜上HLA的表达, 使TCL更易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这是干扰素抗HBV的主要方面。
二是: IFNα和细胞膜上干扰素受体-1(IFN-R1) 结合,诱导细胞内染色体产生抗病毒蛋白, 可通过两方面作用, 一是诱导2'-5' 寡腺苷酸合成酶(2'-5'-AS) 去诱导RNA酶L活化, 水解mRNA, 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另一方面通过活化蛋白激酶(PKR), 磷酸化起始因子(Eif-2a), 使起始因子无功能化, 阻断了mRNA翻译的启动, 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
(2). 普通干扰素临床治疗乙肝的应用
急性成人乙肝病人中应用: 成人急性乙肝很难诊断, 常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期内, 因某一因素引起较强免疫清除时, 起病很像急性乙肝, 这类病人可能产生e抗原的血请转换, 但HBsAg不会转阴。而正真成人急性HBV感染(发病前血清乙肝各抗原抗体皆阴性, 或肝穿话检证实为急性乙肝), 全愈率约90%(HBsAg转阴, 产生抗HBs), 一般不必应用干扰素, 目前有文献报导, 如急性乙肝, 病期3个月, ALT已下降至正常3倍左右, 黄疸己消退, 但HBsAg仍阳性, 可能转入慢性(约10%), 即开始应用干扰素治疗, 有可能减少慢性化。目前正值探讨应用阶段。
慢性乙肝应用干扰素α治疗应作为首选药物之一, 剂量以前每次3MIU肌内或皮下注射, 隔日或每周3次, 共4--6个月, 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在30%左右, 现主张每次5MIU疗程6个月, 可提高e抗原转换率30-40%, 国外现有用10MIU/次, 但地坛医院曾用10MIU/次, 每周3次治疗24周, 未见明显优于5MIU。开始应用干扰素一般主张有2--4周诱导期, 即每日注射, 可以提高免疫应答, 初几次可先用3MU过渡, 流感样症状减轻后, 再加大至5MIU。治疗6个月, 如HBeAg和HBV DNA量有明显下降或接近转阴, 疗程可适当延长。干扰素治疗8周左右, 有的在12周左右, ALT上升是免疫应答效应, 应继续治疗, 如ALT过高, 超过350 u/L以上, 暂仃数次注射, 待ALT下降继续用药至一个疗程。
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疗效预测, 治疗8--12周, ALT有所上升, 或下降接近复常, HBeAg相对量明显下降, HBV DNA定量下降2个log以上, 预后较好。一般认为治疗前ALT >200u/L比 < 200u/L疗效好; 肝炎病程少于5年; 非母婴传播和非幼年感染者; 无明显肝纤维化者疗效较好。对免疫耐受期的HBV携带者几呼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