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贫血 > 正文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2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1.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或体征:如皮肤粘膜苍白、倦怠乏力、头晕、头痛、眼花、耳鸣、纳差、心悸、体力活动后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年人对贫血有耐受性,以及常合并其他疾病,临床症状复杂而不典型,即使出现头晕眼花、易倦、心悸、耳鸣等症状,也常被误认为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自然现象或是其他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致,容易忽略贫血的诊断。

  IDA发病隐匿,呈渐进的慢性过程,临床表现包括以下三方面:

  临床表现

  4.幽门螺杆菌(Hp)感染 近年的研究发现,HP感染可通过综合因素造成或加重机体铁营养不良。Hp感染导致IDA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铁是Hp必需的生长因子,HP能直接结合红细胞亚铁血红素中的铁,也能利用人乳铁蛋白中的铁,与机体竞争铁;②Hp感染后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影响铁吸收;③Hp感染可致上皮细胞渗透性增高、胃粘膜细胞凋亡增多,使铁从人的胃、十二指肠粘膜中流失;④Hp细胞膜外侧有铁抑制蛋白,干扰人体内铁正常代谢;⑤Hp感染使胃粘膜细胞产生过多的一氧化氮,选择性抑制造血干/祖细胞向红系分化,间接抑制Hb的合成。

  3.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IDA最常见的病因,如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妊娠、红细胞破坏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频繁献血等。调查发现,消化道肿瘤是引起老年IDA的首位病因,以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等较多见。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胃炎)、胃肠道憩室、痔疮、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则是致青壮年男性IDA的主要原因。女性患者慢性失血主要病因是多胎次妊娠(一次正常妊娠失铁700 mg)及月经过多。钩虫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之一,农村地区由于有用人粪施肥和赤足下地的习惯,容易感染钩虫病引起慢性失血而缺铁。

  2.铁吸收障碍 生活习惯可影响铁的吸收。例如长期饮浓茶、有咀嚼茶叶习惯可致缺铁性贫血(IDA),因茶叶中含有鞣酸与Fe3+形成不溶性沉淀,影响铁的吸收,是目前已知抑制铁剂吸收的最强因素之一,特别是餐后饮茶对铁的吸收有明显影响。咖啡、蛋清和牛乳也抑制铁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为铁吸收的主要部位,胃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铁的吸收,胃肠道疾病常影响铁的吸收。胃切除术后由于食物进入空肠过速,绕过十二指肠及胃酸缺乏等原因致铁吸收减少。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服用抑酸药可影响铁吸收。胃肠功能紊乱如慢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可造成铁吸收障碍,从而引起IDA。"

  1.铁摄入不足 饮食结构不合理、偏食、素食等,食物中铁含量不足,易造成铁摄入不足,这在老年人最为常见。老年人咀嚼功能差,消化能力下降,影响肉食中易于吸收的铁的摄入;加上部分老年人血脂升高、罹患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常限制饮食,很少吃荤,甚至常年吃素,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营养不良,导致铁的摄入严重不足。

  病因

  5.铁的排泄 人体每天排铁不超过1 mg,主要由胆汁和肠道排泄,少量通过尿、汗腺。皮肤细胞代谢、出汗和尿液亦排出少量铁。

  4.铁的转运 吸收入血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成Fe3+后与转铁蛋白结合,即为血清铁(SI)。临床上转铁蛋白的定量以其结合铁的数量加以判断,称为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正常情况下,转铁蛋白铁结合位点只有1/3被占据,即转铁蛋白饱和度(TSO)约为33%。转铁蛋白将铁转运至幼红细胞或其他需铁的组织细胞,与细胞膜的特异性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幼红细胞内的Fe3+大部分在线粒体内被还原成Fe2+,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剩余部分运送到骨髓、网状内皮系统,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储存。细胞膜的转铁蛋白受体可通过蛋白水解作用而脱落,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浓度升高是组织缺铁的敏感指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