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贫血 > 正文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2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主要是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

  鉴别诊断

  4.病因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IDA并不困难,需强调的是在确立诊断后,应进一步查找病因或原发病,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必须反复几天进行大便潜血试验检查,以协助明确有无消化道失血;对大便潜血阳性者,要行胃肠内镜检查以便尽早明确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对老年原因不明的IDA应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对农民要注意排除钩虫感染。对育龄期妇女要注意行妇科疾病的相关检查。另外,要常规进行HP的筛查。

  贫血时,除了血红蛋白的浓度降低之外,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比积也可以有一定的变化,这是诊断贫血的类型、程度、病因、判断疗效的重要依据。

  ⑨ 铁剂治疗有效。

  ⑧ sTfR>8 mg/L。

  ⑦ SF<12 g/L。

  ⑥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

  ⑤ FEP>0.9 mol/L(全血),或ZPP>0.96 mol/L,或FEP/Hb>0.45 g/gHb。

  ④ TSO<15 %。

  ③ SI<8.95 mol/L,TIBC>64.44 mol/L。

  ② 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①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 g/L,女性<110 g/L;MCV<80 fL,MCH<27 pg,MCHC < 32%。"

  3.IDA的诊断标准 符合第①条和②~⑨条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IDA。

  ④ sTfR>8 mg/L。

  ③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② FEP>0.9 mol/L(全血),或ZPP>0.96 mol/L,或FEP/Hb>0.45 g/gHb。

  ① TSO<15%。

  2.IDE的诊断标准 符合ID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符合者即可诊断。

  ②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① SF<12 g/L。

  1.ID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在IDA的发病过程中,根据缺铁的程度可分为渐进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体内贮存铁耗尽(iron depletion,ID)阶段,红细胞内铁缺乏(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IDE)阶段和最终的IDA阶段。

  诊断

  (2)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升高,>0.9 mol/L(50 g/dL)(全血);锌原卟啉(ZPP)升高,>0.96 mol/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与血红蛋白比值(FEP/Hb)升高,>0.45 g/gHb。

  (1)铁代谢检查 SI降低,<8.95 mol/L(500 g/L);TIBC升高,>64.44 mol/L(360 g/L),但也可正常;TSO降低,<15%;血清铁蛋白(SF)降低,<12 g/L;sTfR升高,>8 mg/L。

  2.生化检查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的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幼红细胞体积较小,胞浆量少,晚幼红细胞胞浆偏蓝,胞质发育迟于胞核,即所谓“核老浆幼”现象,细胞核畸形常见。髓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无明显改变。骨髓涂片铁染色,骨髓小粒中无深蓝色的含铁血黄素,即细胞外铁缺如;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可靠指标。

  (1)外周血象 血红蛋白(Hb)减少,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血片中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低。

  1.细胞形态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3.引起缺铁和贫血的原发疾病表现:消化道出血、月经量过多、咯血、血红蛋白尿、鼻衄等。

  2.组织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引起细胞功能紊乱:如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指甲薄脆或呈扁平甲、反甲或匙状甲;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易感染等。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