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高血压 > 正文

高血压病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1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二)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钙拮抗剂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游离钙浓度,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的变形能力,对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等优点,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硝苯吡啶(Nifedipine)(心痛定),具有强力扩血管作用,在高血压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硝苯吡啶降压有以下特点:①作用迅速,舌下含化1-5分钟发挥作用,口服后10-20分钟起效。②疗效显著,降压幅度与原血压高度有关,血压越高,降压幅度越大,很少发生严重低血压反应。③应用方便,可口服,可含化,昏迷病人可含于舌下。④一药多效,即扩张周围血管而降压,也扩张冠状动脉而治心绞痛。由于增大心脏排血量,扩张肾血管利尿,故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剂量:10-20mg,每日3-4次。副作用较小,有时可有轻度扩张性头痛,头胀、面红。降压作用显著时常伴有心率加快,这可能是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致反射性交感神经机能亢进所致。本品与巯甲丙脯酸联合应用时,能增强降压效果。异搏定治疗高血压疗效高,副作用少,异搏定降压的优点①扩张周围动脉降低血压作用强,疗效迅速,降压幅度与血压高度有关,血压高,降压幅度大,血压正常者,无明显降压作用,高血压危象可静脉注射,疗效迅速。②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心绞痛,保护缺血心肌,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③具有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自律性的电生理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者。④由于扩张周围动脉,可用于高血压伴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者,副作用有: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负性肌力作用,因而在病窦综合征、心脏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者均禁用,剂量40-80mg,每日3次,必要时0.075mg/kg,静脉注射。硫氮卓酮(Diltiazem)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但不及硝苯吡啶,也有抑制房室结传导速度,延长房室结不应期的作用,但弱于异搏定,对于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且伴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较适用。剂量30-60mg,口服,每日三次。副作用同异搏定,尼群地平(Nitrendipine)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降压,对正常血压影响很小,服药后一小时开始降压,疗效可维持24小时,对血糖血脂均无不良影响,剂量10mg,口服每日1-2次,尼莫地平(Nimodipine)本品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是一种强力脑血管扩张剂,既能降压。又有预防脑卒中发作的作用。剂量10-30mg,每日2-3次。尼卡地平(Nicardipine)扩张脑血管的作用较强,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变者,剂量10-20mg,口服,每日3次。

(三)血管扩张剂 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

1.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能直接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既能降低心脏前负荷,也能降低心脏后负荷。既减少回心血量,也增大前向搏出量,作用时间短,需连续静脉滴注。主要用于高血压急症及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者。用法:开始用10-20ug/min,可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滴入剂量,最大不超过300ug/min。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嗜睡、乏力、恶心、呕吐、出汗、头痛等。连续静脉滴注,一般不超过48小时,硝普钠在体内转化为硫氰酸盐,持续用药超过72小时者,应隔日测定血中硫氰酸盐浓度,若超过10%为中毒浓度。应停药。

2.长压定(Minoxidil)直接作用于小动脉血管平滑肌,降压作用强,作用时间持久。适用重症或顽固性高血压,对其他药物产生耐药或疗效不佳者。本品不降低肾血管流量,故适用于高血压伴肾功能不良者。用法:25mg,口服,每日2-4次,可逐渐增加剂量,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0mg,常见副作用,浮肿、多毛、心动过度、恶心、胃不适等。

3.肼苯达嗪(Hydrolazine)对体内某些为血管收缩所必需的微量金属如铜具有螯合作用,对组织胺酶和双羟苯丙酸去羟酶也有抑制作用,后者与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有密切关系。此外还能抑制两种肽类物质,即血压支持素和血管紧张素的活性,通过多种途径达到降压目的。本品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大心脏排血量,增加肾血流量,心肌耗氧增加,因而冠心病人应慎用。高血压合并肾功不全者,本品可以与利尿剂合用,常用剂量10-25mg,口服,每日4次,可逐渐增量,一日量以不超过250mg   为宜。目前多采用双肼苯达嗪,常用量25-50 m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心动过速、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全血细胞减少,多发性神经炎和红斑狼疮样症状等。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