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族地区毒药与解毒药初探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2.食物中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中毒的发生也在减少,在壮族地区目前以木薯中毒为多见,壮医在解救木薯中毒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南宁壮医用葱60~90克,生油30~60克.盐少许,鸡蛋1~2只,先将鸡蛋煮熟后加入前3味顿服;而扶绥县壮医则用鲜雷公根250克加蕹莱根250克捣烂取汁开水冲服治疗。壮医常用的解救木薯中毒的药物为生罗卜汁、地捻、鸭脚木,雷公根、油茶,蕹莱,白花草、黄皮、薤菜、香附、糖、白点称等。此外,壮医治疗食物中毒的经验还有:南宁壮医常用白点称60克加鲜雷公根60煎服。河池地区壮医用黑豆15克、甘草6克、雷公根30克煎服,治中毒性消化不良。武鸣壮医用绿豆60克.甘草15克水煎服解救误吃毒蕈中毒;还有用八角枫捣汁服治吃凤梨中毒腹痛等经验。

    3.毒蛇咬伤.

    壮族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药物很多,经验特别丰富,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蛇医",有些疗法还是几代祖传的秘方,有的患者被毒蛇咬伤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经壮医用壮药抢救仍能救活,在壮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广西的"蛇医"和"蛇药"不仅在当地,甚至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壮医常用的治疗毒蛇咬伤的药物有:大金不换,无患子,九里香,八角莲.酢浆草,滨黔野桐,蓝树、翠云草,八角,拿嘎千里光,狸尾草,黄花蒿,桂平婆婆纳,红子仔,田基黄,篱笆竹,辣椒,蓝花柴胡,徐长卿,虾蚶草,柠檬,苦木,余甘子,红乌桕,东风莱,独脚莲、半支莲等.如邕宁壮医用苦木500克,烟油少许或烟叶中脉适量,用三花酒或双酒1000毫升,浸泡七天备用,适于治疗各种毒蛇咬伤.服法为:每天3次,每次服10~15毫升,同时用药酒自上而下擦患处,每天十余次。来宾县壮医治吹风蛇咬伤用徐长卿3克,一枝箭3克嚼烂服汁,渣敷伤口周围,忻城县壮医治青竹蛇咬伤用篱笆竹嫩苗适量捣烂,先用针刺百会穴放血.后敷上药。用时擦伤口周围。特别是有的壮医使用目前文献资料上尚来有过药用记载的桂林婆婆纳外擦治疗眼镜蛇咬伤。总之,壮乡尚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毒蛇咬伤的经验.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发掘,整理提高。

    综上所述,善用毒药和解毒药是壮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之一,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壮医在使用天然毒药和解毒药方面已达相当水平。

    二、促使壮医善用毒药和解毒药诸因素

    如上所述,壮族民间有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丰富经验,它是壮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壮族人民的智慧结晶。笔者认为促使壮医善用毒药和解毒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地处亚热带,盛产毒药。

    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广西地处北纬20°54′(斜阳岛)至26°21′,跨北回归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茂盛,动物繁多,有毒的动植物很多,更符合"一日而遇七十毒"之说。《岭外代答》指出:"广西妖淫之地,多产恶草,说明在宋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广西盛产毒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据文献记载,特别是广西地方志记载,古代壮族地区毒药很多,如《岭外代答》曰:"广西蔓陀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白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药人草也"。《桂海虞衡志》曰:"龙荔......不可生啖令人发痫,或见鬼物":清·刘以贵《苍梧县志》曰:"羊角纽,其叶茎寸而厚,结子如羊角相对,高不过二尺,多生路旁,人食之则死,中有絮,食少头晕,多则杀人"。有的地方志还专门列出毒物、毒草篇,如清·吴九龄《梧州府志·毒物》曰:"苦刎、羊角纽、断肠草三草人食之立死";"容县又有毒草二种,曰苦蒲药,曰熊胆叶,亦能杀人:比断肠草稍迟,岑溪又有篱根草,土名钱凿,草状,似车前而叶稍尖,根有毒,虫青色,长二寸许,六足无头尾,人误食之立死。"清·王锦修《柳州府志》的毒草篇记载有菌药。杭药等毒药,谢启昆《广西通志》曰:"野芋,州县俱出,芋种至三年者,人误食之,烦闷而死。"*(竹劳)竹,临贺出,有毒,人以为觚,刺虎,中之立死。"墨荔,出平乐,修仁,荔蒲,贺县,皮肉俱黑如墨,味臭如苦辣,有毒不可食,误食之令人心腐肠烂而死".方喻《南宁府志》日:"火旺,毒鱼立死,由此可见苦刎,羊角纽,断肠草,苦蒲药.熊胆叶,篱根竹,龙荔,野芋,*(竹劳)竹,墨荔,蔓陀罗;火旺,菌药,杭药等是古代壮族地区普遍生长的毒药.除了这些有毒的植物外,壮族地区有毒的动物也不少,最常见的就是毒蛇,如王锦修《柳州府志·毒物篇》曰:"蛇其类甚多毒性",共记载有两头蛇,蝮蛇,蜈蚣,斑蝥,毒蜂,四脚蛇,鸡冠蛇,报冤蛇,鸠,域短狐,山猫,天蛇等有毒的动物。谢启昆《广西通志》也有"天虎,大倍蜘蛛,遍体生毛,人物被咬立死"的记载,《本草纲目》也记载有广西一吏被天蛇咬伤,中毒而死的例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