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② 红花茶。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红花茶产于广西,土人常以此茶赠客,宋·邹道乡有诗日:"消膈滞宿食,辟烟岚瘴气。查《中药大辞典》无此药,红花茶是壮族地区特有的一种茶。
③ 槟榔
早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中就有关于岭南人嚼槟榔的记载。壮族对槟榔有着特殊的感情,不仅在婚姻喜庆和日常交往中作为礼义的信物,而且广泛地用作肺病却患的药物。《岭外代答》曰:"询之于人,何以酷嗜如此?答日"辟瘴、下气、消食。食之顷刻不可无之,无则口舌无味,气乃秽浊",说明壮族人民已认识到槟榔主治诸气,可辟瘴气,助消化,防虫齿而大量嚼吃。因为"其俗云:南方地湿,不食此无以去瘴疠"。
④ 蒟酱。
据《本草纲目》记载,蒟酱产于广西一带,当地人食槟榔时往往与蒟酱叶同时嚼食。因为蒟酱叶也能够辟瘴疠。
⑤ 杜茎山。
据《本草图经》记载,杜茎山产自宜州,味苦,性寒,主治温瘴寒热发歇不定,服法是用杜茎山叶捣烂漫酒取汁服。并附有宜州杜茎山图。
⑥ 高良姜
高良姜在古代是壮族地区的上贡品,据《本草图经》和《本草纲目》记载,高良姜在壮族地区到处都有生长,具有"除瘴'的功效。此药现在壮族民间仍在使用。
⑦ 山柰
据《本草纲目》记载,山柰主产于广西,广中土人吃山柰象吃姜一样,用来辟瘴疠恶气,此药目前壮医仍在使用.
⑧ 姜黄
据《本草图经》记载,姜黄产于桂林,宜州一带,当地土人生吃姜黄以祛邪辟恶,并附有宜州姜黄图,说明苏颂在记载姜黄时主要参考壮族地区的姜黄.此药如今壮医仍在使用。
⑨ 楮叶
据《岭外代答》记载,壮族先民用浅刺疗法治疗瘴气时。必配用楮叶擦舌,因为楮叶能除瘴。
⑩ 王瓜
据清·谢钟龄《横州志》记载,当地出产的王瓜二月果熟性凉,具有消瘴止渴的作用,今查《中药大辞典》的"王瓜"是七八月间呆熟,笔者认为壮族地区出产的"王瓜"。与《中药大辞典》的"王瓜"不是同一药物。
⑾ 苦瓜
据谢钟龄《横州志》记载,当地出产的苦瓜味苦,性冷.能治疗水瘴.
⑿ 辣椒
壮族民间日常生活中经常吃辣椒,据清·王锦修《柳州府志》记载,当地人生吃辣椒,云可以消水气,解瘴.
⒀ 薏苡仁
《后汉书)云:"马援在交趾,尝饵薏苡实,云能轻身省欲,以利瘴气也"。马援的军队曾在广西驻扎,他们用薏苡仁治疗瘴气的经验传给了壮族先民,此后广西也开始种植薏苡仁,并用于防治瘴气,现在薏苡仁仍是壮医的常用药。
⒁ 蟒蛇
蟒蛇又称蚺蛇。《本草图经》指出,蚺蛇在岭南各个州郡都有分布,尤其是桂广以南,高、贺等州,并说:"彼土人多食其肉,取其胆及膏为药"。《岭外代答》有广西人捕食蚺蛇的过程的详细记载。壮族吃蚺蛇的目的之一是预防瘴气,如《本草纲目》指出:"横州山中多蚺蛇......度岭南,食蚺蛇,瘴毒不发"。
(9)解诸毒
具有解两种以上中毒的药物称为解诸毒药。见于记载的有:
①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