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③ 蘘荷
据清·舒启《柳州府马平县志》记载,当地出产的蘘荷"能治蛊"。唐·王焘《外台秘要》曾介绍用蓑荷置席下来诊断蛊毒,是蛊毒则不肯卧,说明蓑荷确实有防治蛊毒的功效.
④ 芸香
据清·杨家珍《天河县乡土志》记载,当地出产的芸香"可辟蛊毒"。
(5)解食物中毒
① 圣齑
据(岭表录异》记载,圣齑"乃牛肠胃中未化草也"。广西人爱吃水牛肉,若食后肢胀或发生中毒,用圣齑调入姜、桂、盐、醋内服解之。如今在广西部分山区的壮族和苗族还有人吃圣齑,称为"不乃羹"或"青羹"。
② 橄榄。
《本草纲目》指出,橄榄"出广西两江峒中",当地土人采取为药.据《本草图经》记载,邕州有一种波斯橄榄,其汁可解河豚鱼肝中毒。此外,据清.苏士俊《南宁府志》记载,橄榄尚可以解酒毒
③ 荆
据清·刘斯誉《融县志》记载,当地出产一种金荆,人们用来做筷子吃饭,能解饮食毒.
(6)解酒毒
① 台萝卜
据刘斯誉《融县志》记载,当地出产的台萝卜味甘能解酒毒。这种方法现在壮族民间仍在使用.
② 台豆蔻
据《本草图经》记载,宜州出产的台豆蔻"能解酒毒",因为台豆蔻具有行气宽中、消食的作用。
③ 撸罟子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橹罟子产自广西,可"解酒毒"。
(7)解金属毒
① 脆蛇
脆蛇又名金蛇、银蛇,为蛇蜥科动物。壮族向来有食蛇的嗜好,如清·吴震方《岭南杂记》云:"岭南人喜食蛇,易其名曰茅鳝"。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了不少蛇类药。脆蛇就是其中之一。在唐宋时期,脆蛇是壮族地区出产的著名的解毒药,如《本草拾遗》云:"岭南多毒,足解毒之药,金蛇、白药是矣"。刘恂《岭表录异》也指出,金蛇产自桂州(今桂林一带),"解毒之功不下吉利也",说明金蛇有象陈家白药一样的功效,能解诸药毒.《开宝本草》进一步指出,脆蛇主产于宾州澄州,宾州即今宾阳县一带,澄州即今上林县一带,历来都是壮族聚居地,并说脆蛇"解生金毒,人中金药者,取金蛇四寸,炙令黄,煮汁饮,频服之,以瘥为度。银蛇解银药毒"。目前壮族民间主要用于治疗跌伤,骨折。
② 甘蕉根
壮区的甘蕉早在《南方草木状》就有介绍.据《桂海虞衡志》记载,广西的芭蕉有牛蕉子、芭蕉子、鸡蕉子、芽蕉子,说明壮族地区历来是芭蕉产地.特别是《本草图经》明确指出:"二广俚医"用甘蕉根汁内服治疗金石药中毒而引起的金石发动。"俚医"是对壮族民间医生的最早称呼,说明至少在宋代,壮族已出现专职医生,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8)解瘴毒
据清·温之诚《全州志》记载,乾隆年间,全州"疫疠大作,药肆皆虚。居人掘土药售者,无不大获,而实者愈疾".又日:"其实市中所货,其阴购于土人者十七八",说明过去人们大多依靠当地的土药土方治疗瘴气,见于文献记载的壮药有:
① 马槟榔。
据陈琏《桂林郡志》记载,马槟榔产于河池地区一带,当地人常吃马槟榔以解渴,清·李文琐《庆远府志》曰:"马槟榔能驱瘴"。说明在壮族地区人们已认识到马槟榔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并用于防治瘴气。现在壮医仍使用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