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医痧病及其诊疗源流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按临床症状,分有红毛痧、羊毛痧、标蛇痧、蚂蝗痧、痧麻夹经、痧麻夹色等等。标蛇痧为热毒症,症见发热,身热甚,全身不适,口渴引饮,小便短赤,精神疲惫,嗜眠,用手抓拳突出中指二三节棘突,从上往下稍用力迅速刮患者胸前肌肤时,可见局部隆起如蛇奔走活动之形状,故得名。其脉常数疾,舌质红,苔黄厚。蚂蝗痧为痧症较重者,症见头痛剧烈,两眼昏花,胸脘满闷,或大吐,或大泻,或大汗淋漓,全身胀倦,食不知味,在患者胸部或背部如刮标蛇痧样稍用力往下刮,见一显著皮肤隆起出现,但隆起的中部特别高起,酷似蚂蝗形状,故名。患者胸或背部常透发或隐或现,或红或黑的斑麻,且舌胀不语,舌下青筋显露。

    此外,按症状轻重,分为轻痧麻和重痧麻。按疾病性质分为寒痧、热痧、暑痧、风痧、阴痧、阳痧等等。总之,壮医痧病所指范围极广,根据其症状描述,有些痧病与现代医学的某些病症相类似,而多数无法与现代医学的病名相仿,具有一定特色。

    (二)方药的拓宽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壮医痧病治疗的药物内容更丰富,发展更快。就《广西中药资源名录》一书进行统计,壮医常用的治痧药达74种之多,有用全草者,有用根茎者,有用枝叶者,有用树皮者,分别针对各种病症的临床症状选择应用,如青藤仔、六耳铃、牛尾草、旱莲草、龙眼叶等用治痧症夹色;岗松、了哥王根、鬼画符全株、铁冬青树皮、南蛇勒等治疗斑痧热毒;山芝麻、那坡榕、海芋等用治绞肠痧。据《广西民间常用草药》、《药用植物名录》和调查获悉,荆芥防风、柴胡、大青叶、山芝麻、铁冬青、马连鞍、黄皮果树、路边菊、南蛇勒、野芋头、酸杨桃叶等都是壮医治疗痧病利用率很高的药物。由于病因病理认识的深化,壮医治疗痧病的药物范围有了明显的拓宽,以清热解毒、活血解毒为主的用药配方外,壮医也重视对痧病的合饼病的用药的选择,活血、化痰、行气、消食、补益之品也列入了不同时期,不同证型、兼证的处方中。《痧病诊疗手册》一书中,与壮医防治痧病及其合饼病相关的常用中草药达329种,鳖甲地龙、全蝎等多味动物药首次载入,扩展了壮医治疗痧病的用药范围,表明壮医用药有了质的拓宽。药物拓宽的同时,药物的组合运用、运用方法也丰富起来,除常见的内服用法外,还有如野芋头、卜芥烧热用于刮痧,海芋与大米同炒至黄加水煎服,了哥王根插入鸡旦煮吃,鲜刺桐木苗(或皮)槌烂调酒服,烟油(旱烟筒内烟屎)涂于舌下,三叉虎、柚子叶、黄皮果叶、黄荆叶、红龙船花、酸杨桃叶、南蛇勒嫩苗等草药,其中任取2~3种水煎取药汤趁热薰痧、浴痧、焗痧等等颇具民族特色的用药形式。这些用药方法是针对痧病系列症候,轻重缓急,因地取材而分别选用不同治法,不同剂型药方,组成系列辨病、辨证论治的单验方和复方组合,显示了壮医治疗痧病方药内容不断拓宽的新发展。在各种方法的选取中,亦充分体现了壮医治病追求简便、有效的特点。

    (三)多渠道的挖掘研究和总结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多途径、多渠道对壮医诊疗痧病的经验技术的整理研究,传统的壮医痧病诊疗技术面貌焕然一新,继续造福于壮乡广大群众乃至全人类。此间各种挖掘、整理、研究、总结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96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收集整理出版了《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第一、二集,这是对民间用药经验的收集整理总结。其中包括有各种草药治疗痧病的组方、用法,有急救时的嚼服,有捣烂取汁用开水冲服或调酒服,有水煎服,还有煮水当茶饮,或薰蒸或洗浴等。总之,各种用法无不体现壮医治病追求简便有效的宗旨。由于这本书是联系药物用法来阐述的,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更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从而促进了壮医痧病治疗学的进一步发展。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