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广西龙州县民族医院

该院前身为龙州镇卫生院,1984年改为龙州县中医院,1987年改为龙州县民族医院。该院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固定资产75万元,设备总值15万元,现有职工45人,其中医技人员34人。医院门诊部设临床科室6个以及检验、放射、心电图、B超等医技科室,开放病床35张,开展针灸、拔火罐、传统针刺、壮医药线点灸、隔姜艾灸、药灸、药物竹筒拔罐、壮医药物熏蒸(热敷)、推拿按摩等民族医疗技法治疗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杂症。年门诊量约8万人次,年住院人数约700人次。

广西马山县民族医院

成立于1989年4月,前身是马山县合群乡卫生院。医院占地面积2057平方米,建筑面积1988.76平方米。现有职工44人,其中卫技人员39人,均为少数民族,其中中医副主任医师1人,中医主治医师4人,其他主治医师2人。医院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壮医诊疗室、针灸推拿室及相应的医技科室,开放病床60张,运用中医、西医和独特的民族医疗技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杂症、年门诊量1万多人次、该院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附二:壮医药传人

罗家安(1901~1991年) 广西德保县马隘乡人,著名壮医。粗通文墨,自幼向当地民间医生学习壮医药知识,1938年起在乡里行医。擅长壮医针挑疗法,并在痧症的诊断、挑治和预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65年将其经验编成《痧症针方图解》(手抄本),该书记载了近80种病症的挑治方法,并配以简图,标明针挑部位。罗家安行医50多年,治愈不少疑难危急重症,在当地有"神医"之誉,曾应聘到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工作。

班秀文(1921~ ) 字壮,笔名苦瓜滩,广西平果县人。1940年毕业于广西南宁医药研究所。现为广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广西中医药》主编、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妇科委员会委员、广西科协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等职。从事中医、壮医教学、临床医疗和科研50多年,对中医及壮医均有较高的造诣,临床尤擅妇科杂症的治疗。1985年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招收第一批壮医史硕士研究生,为壮医培养了多名高层次人才,曾先后应聘到广州、安徽、武汉、太原及澳大利亚等地讲学,受到当地医药界的重视和欢迎。主要著作有:《中医墓本理论》、《班秀文妇科医案选》、《妇科奇难病论治》、《中医妇科发展简史》等。在各级医药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六经辨证在妇科病的运用》-文曾被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转载发表,《调经补肝肾在妇科病的临床应用》和《壮族医药特点》二文于198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优秀论文奖。

覃保霖(1922~ ) 广西柳州市人,中南军政大学文教研究班毕业,家传壮医。现为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壮医副主任医师、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医、壮医临床医疗及研究工作,是我国最早研究壮医的专家之一。曾创设柳州壮医馆及民族医疗救助室。所撰壮医专著《陶针疗法》一书,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表壮医研究论文多篇,主要有:《壮医陶针考》、《诊察指甲与甲象辨证》、《壮医源流综论》、《壮医与壮药》、《壮医学术体系综论》等。

潘振香(1922~ ) 广西武鸣县人,著名民间医生。粗通文墨,中(壮)草医世家,12岁起随父行医,当过大队合作医疗医生,1981年人武鸣县医学研究所,1983年起自办壮医诊所。临床擅长针挑及中(壮)草药,对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现为广西民族医药协会理事,《民族医药报》特约通信员。

王鉴钧(1923- ) 广西忻城县人。1941年7月毕业于广西省立桂林医药研究所。现任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主任医师、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西分会常务理事。从事壮医、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多年,对民族医药的研究成绩显著。主编出版的著作有《广西中医验方选集》一、二集,《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一、二集,《广西中草药》一、二册,《广西本草选编》上、下册,《常见病民间便方》和《药用花卉》等,并参加编审出版了《实用中医学》、《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

上一篇:壮医药膳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