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广西药用植物园

位于广西南宁市茅桥,创建于1959年,前身是广西药物试验场,1981年改称现名。全园占地面积2,400,000平方米。先后引种栽培了药用植物2130多种,药用动物11种,是我国和亚太地区面积最大、栽培品种最多的药用植物园。拥有广西特产药物区、药物疗效分类区、草本药物区、木本药物区、荫生药物区、藤本植物区、温室区、姜科药物区、药用动物区、民族药物区及混乱药物鉴别区等11个药物展览区,是中草药和民族药科研、生产、教学、利普基地。全园现有职工263人,其中高、中级科研人员33人。主要从事收集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引种栽培国内外药用植物,特别重视对进口南药和民族药的调查研究与开发利用,保存与扩大繁殖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以及研究解决广西地道药材生产中的问题。近年来该园先后有"田七高产研究"等多项成果获全国、自治区、局级科技进步奖。该园在开展栽培试验研究的同时,与有关单位合作,研制出降压灵、风湿药片、肝炎灵、健骨针等药物,绞股蓝茶、广西甜茶等保健饮料。目前该园与45个国家和地区有技术往来,与12个国家和20个地区的植物园建立了种子种苗交换关系。

广西民族医药协会

1986年12月成立,挂靠在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民族医药协会是民族医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其宗旨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医药工作方针、政策,努力继承、发掘、整理和提高民族医药,积极开展民族医药科研和学术交流,团结广大民族医药人员,加强民族团结,密切党、人民政府和广大民族医药人员的联系,反映广大民族医药人员的意见和愿望,维护、保障广大民族医药人员的合法权益:协会现有会员800多人。

民族医药报

1989年1月5日创刊,为医药专业性周报,全国发行,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主办:该报是全国唯一专门介绍我国56个民族民间验方、秘方和家庭医疗保健知识的报纸,以"民族民间、简便实用、一心一意、服务家庭"为宗旨,着眼于交流、介绍各民族民间验方、秘方和独特的医疗技法,富有民族特色。

广西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

建于1983年3月,现有职工1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由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传人龙玉乾任所长。目前该所主要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民族医疗技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治疗病种达150多种,年门诊量约6万人次。该所在推广运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方面有一定的影响,美国、澳大利亚及港澳地区学者曾前来参观学习。

广西百色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

建于1986年4月,现有职工11人,其中中级科技人员3人,医士1人,聘请民族民间医生7人。建所以来,通过信函形式对百色地区民族医药情况进行调查,共收集单方、验方3000多条,医药歌诀2000多首及部分医籍手抄本,整理编写了《壮医学简编》、《壮医药知识汇编》。并在百色地区民族卫校、隆林县卫校及那坡县卫校开设壮医课程,在百色、靖西、那坡、德保、田林、隆林、乐业等县举办各种短期培圳班及面授、函授班,共培训学员3600多人次:该所门诊部运用灯火灸、药线点灸、刮痧、针挑等20多种壮医疗法,为群众诊治疾病,收到良好效果。年门诊量约16,000人次。1990年10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广西天等县民族医院

成立于1987年5月,现有职工15人,其中中医副主任医师1人,中医主治医师2人,中医师1人,民族医医师1人,其他卫技人员4人。医院开设中医、民族医、针灸、药线点灸、推拿正骨等门诊科室以及配备有B超、胃电图、理疗、临床检验等设备的医技科室,突出中医药、民族医药的诊疗特色,运用民族医疗技法治疗常见病及多发病,在跌打损伤、神经衰弱、风湿、小儿疳积等病症的治疗上取得良好效果。年门诊量约83,000人次。在当地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壮医药膳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