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四、脉诊
壮医的脉诊法,是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而逐步发展形成的,它独具特色,且具有实用价值,广泛被壮医所应用,从而成为壮医临床上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壮医脉诊法多种多样,各述其说,常用的有三种:
第一种叫做三指四肢脉诊法。在手臂、胭窝等部位的支脉候脏腑的病变,上肢上节中部候头、心、心包,上肢上节内侧候咽喉上、中、下端,上肢上节外侧候病人腰上、中、下节与背部;上肢中节外侧候病人经期、赤白带、闭经,上肢中节中部候肝、胆、小叶肝,上肢中节内侧候女病人月经来潮;上肢下节外侧候肾、肩、上肢,上肢下节内侧候肋、大腿、膝,上肢下节中部候脾、肺、胃,手掌心候气血盛衰;下肢胭窝外侧候腰、肾、腿,下肢胭窝内侧候男病人睾丸、小肠、膀胱,或女病人子宫、小肠,下肢腘窝中部候胃、大肠。布指法:食指、中指、无名指摆成三角形(如品字),相距约一寸(即指患者食指第二节宽度),三指用同样力量,正常脉象和缓、均匀、不急、不慢、不上、不下、不大、不小,急慢、上下、大小脉均属病脉,这种诊法使壮医在临床上对腰痛、肝炎、胆囊炎、胸痛、胃脘痛、尿路感染、妇女痛经和子宫疾患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第二种叫做单指脉诊法。脉诊部位:上臂中段内侧候胃,上臂中段外侧候肾等,其布指一般只用右手中指诊脉。这种脉诊比较注意脉诊部位的皮肤温度,并以此为依据断定是冷脉或热脉,以脉象的缓急定疾病之寒热及疾病进退情况,尤其是注意脉诊与面部望诊相结合,如脉急、面黑提示肺部疾病正在发展。这种脉诊法可对某些危急重症进行预后诊断,还可以诊察患者是否犯了食忌。
第三种叫做六指同步按诊法。双手布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切天、地、人三部,以诊察病人六部经脉,从经脉之升降、节律、动态、神韵,以候三道两路、脏腑、气血的生理病理,根据三部六脉、同步异步、升降出入、节度消息等,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依据。
五、腹诊
腹诊是通过观察胸腹部形状动态,按压腹部质地等手段获取临床资料,协助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壮医腹诊法颇多,尤以马山县老壮医农秀香的腹诊最具特色。该腹诊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此法主要是通过检查脐部和腹部的血脉跳动情况来诊断疾病。农氏认为人最初形成是通过花肠(指子宫,位于腹部)、脐带吸取营养的,因此,腹部是气血的汇集点,其正常与否影响到人体生理功能,全身的病理变化可在脐及脐周血脉上反映出来。故检查脐及脐周血脉变化可知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疾病的性质和病程的长短。具体诊察方法是:①病人取仰卧位,双手垂直平放床上,暴露腹部,放松身体,医者立于病人右侧,面对病人。②医者以右手中指按压脐部,分别走脐中、上、下、左、右各部位以候血脉跳动情况。上部主心胸、肺、头面等上方的疾病,下部主花肠(子宫)、咪麻(睾丸)等下方病症;左侧为血路,右侧为黄水通道。然后左手中指先候下腹中点(子宫点),接着中指、无名指定两侧膀胱线(膀胱及附件),再依次走上方两条火线、心窝(心点)、两侧肾点及肝部、锁骨上窝、肺点等部位。具体定位法是以脐为中点,作8条均匀相等的辐射线如"米"字样,每条线距脐三寸(即指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后第二指节总宽度)处为按诊点。脐上为正管,脐下为子宫,脐旁两侧为肾点,斜向上方的两点为火线,斜向下方的两点为膀胱点。正常腹脉:不浮,不沉,节律一致,和缓有力,往来流利。病理脉象:脉紧,过于强大,提示该脏腑"过实",有邪气滞留。脉象过于弱小,无力,为该脏腑虚弱,气血不足。脉不跳动,为黄水怪。脐部脉浮乱,为月经失常。脐上子宫点脉不通,为无生育。两侧膀胱线均停止跳动,有受孕可能,等等。农氏腹诊,尤为适用于妇科的经、带、胎、产等方面的病证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