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邓*(金广),字克柔,明代广西南宁人。因居半村,故家乡人称之为半村先生。因其母亲多病,故而潜心学习医术并精通之,治愈其母亲后,名声四扬,被督府赐以"医官",后又称"病辞官",为众人治病,著有《半村诗集》。[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年)《南宁府志》]
于湘,字华峰,清代广西鹿寨人。喜好读书,潜心学医数十年,很有心德,医名颇著,享年八十二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榴江县志》]
邓晴山,清代榴江古班村人。为清朝九品官,善火脉医,享年八十一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榴江县志》]
于继唐,字授虞,清代榴江人。自幼丧母,生性聪慧,屡试高第,为人端方正直,精通医术及卜卦之术,老年无疾而终。[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榴江县志》]
覃德本,清代象县同庚村人。生性倜傥,少年时遇异人授以技击秘诀,兼以钻研医术,故善治跌打刀伤,带徒甚多,其后嗣仍从事其术。[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象县志》]
侯第福,广西三江县寨准乡佳林村人。因家境贫寒,本人跛足而流落到湖南,得异人授以医术,精通脉理,善用草药,后回乡行医,手到病除,远近闻名,且不索取诊金,受人敬重。[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三江县志》]
龙云翘,清代广西三江县泗里乡泗福村人。精通医术,擅长内科、外科,县会自制药丸,均亲自尝试过才用于患者。性慈善,好施舍,数十年如一日,活人无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三江县志》]
李朝连,清代邑人。康熙年间,游京都双塔寺得异术,能诊出人体五脏症结,擅长针刺,因常推车卖药,故人称"车子李",亦曰"双塔李"。[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苍梧县志》]
黄基奏,清代邑人。精通疮疡金创术,擅长接骨术。[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苍梧县志》]
王维相,字介臣,另一字循齐。喜好读书,尤其喜欢岐黄之籍,凡内经素问、仲景、河间、丹溪、东垣等诸医家之书,无不精渎研究,并领会其中奥妙,因而医术甚精,能起死回生,且生性慷慨,遇到穷人患病,施予药,分文不取。[清代道光十年(1830年)《白山司志》]
邓崇,清代广西宁明人。精于医术,人称长耳邓公,传颂其诸多诊病奇异事迹,以为扁鹊复生。[清代光绪九年(1883年)《宁明周志》]
扬四,清代广西邕宁县人。精通岐黄之术,擅治奇难重症,因四处游走,故人称为"扬四先生",真名不得而知。[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邕宁县志》]
张学敏,字士升,清代武缘县人。为贺县训寻之官,且善长医术,有人求治,不管刮风下雨,黑夜严寒,必立刻前往诊治,手到病除,享有仲景之誉。(清代光绪年间《武缘县周经》)
黎鲸,清代广西藤县人。精通切脉之术及养生之术。(清代光绪年间《藤县志》)
袁鼎玉,清代常和药济人。精通医术,九十一岁寿终。其子孙世其业。[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贺县志》]
龙光荣,清代来宾人。性情敦厚,家境贫寒,行医以敬父母,后家境稍为宽裕,对患者则施予药。[清代乾隆二十九年(1864年)《柳州府志》]
周棣华,清代建乡萃英村人。精通医术,光绪二十八年疠疫流行,周救活多人,八十四岁寿终。[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志》]
阎铭校,清代全县西边人。精通医术,八十一岁而终。[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志》]
黄庆业(1870~1945年),清代广西龙州县金龙敢村百沙屯人。17岁拜赵方兰为师学医习举,8年后辞师回乡,以医为业,善长跌打正骨。行医两年即被县府抓丁,任随军医官,一去15年。后再度从师赵方兰,医技日精,用当地草药治病,深受欢迎。子孙继承祖师医技,擅治跌打骨伤,喜用壮药,远近闻名。(龙州县卫生局民族医药古籍整理办公室提供)
文运昭,字济盛,清代广西兴安县人。父亲早逝,母亲管教严厉,学习勤奋,后遵母命弃学业医,每遇穷人便资助予药,不图回报。[清代道光十三年(1833年)《兴安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