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龚彭寿(1820~1926年),字介眉,清代贵县桐岭村人。为清代学生,旁通岐黄、卜巫之术。晚年著五万余字之《医学粗知》。[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贵县志》]
路顺德,清代融县古鼎村人。为清朝举人,精晓医学,著有《治蛊新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融县志》]
唐式谷,清代全县长乡新鲁村人。为当地名医,擅长外科,著有《医学初步》、《外科手法》、《心法》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志》]
唐锡祀,清代全县建乡人。精通医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疠疫流行,救活数百人,资助贫穷者,不图回报。著有《医科备要》、《养元居诗草》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志》]
蒋励惺,清代全县万乡龙水村人。因自幼多病而成良医,著有《惺斋医案》。[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志》]
王振秩,宇慎五,号叙斋,清代灌阳县江口人。秉性正直,乐于施舍,擅长医术,著有《医案秘要》。[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灌阳县志》]
陆兰溪,清代桂平县上秀里南乔村人。博学精医,专长温补,属李东垣派,著有《兰溪医案》。[民国九年(1920年)《桂平县志》]
王少卿,清代隆山县人。承其祖传医术,行医二十余年,将其临症用药经验汇集著成《临症经验医案选录》。[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隆山县志》]
区景荣,字心安,清代龙津县人。性格善良敦厚,从名师学习中医,学成悬壶粤巾,后回乡里行医,无论深夜风雨贫富,均随时赴治,诊资多少不计,遇贫穷者不收诊费,且赠予药,受人敬重。著有《心安医话》。[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龙津县志》]
黄德仁,字北溪,清代浔州府人。擅长拳术和医术,患者有请必至,甚至送药,救活患者无数。[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浔州府志》]
黄朴初,字弥厚,清代广西桂平县上秀里南乔村人。用药平稳缓和,疗效甚佳。[民国九年(1920年)《桂平县志》]
赵振准,清代广西兴安县箭楼人。精通医术,活人无数,乐善好施。[清代道光十三年(1833年)《兴安县志》]
韦本初(1865-1943年),广西桂平县金田乡李村人。自幼爱好医药,二十一岁任三等军医佐,随军至广东罗浮山寺临时救伤医院工作。擅长伤科,尤其精通草药制剂,创制伤科药供部队使用。先后在陆荣廷、李宗仁部下任一等军医兼总司令部军医医院院长等职,曾任李宗仁私人医生,颇为李宗仁、白祟禧所器重。(《广西医疗卫生志史料通讯》)
陈绍良,民国时广西武宣县禄仁村人。平生精通医术,四十岁那年得到江西道人传授的脉诀,能够预知三年后的病情,治好不少本地人的疾病。他的医术传授给多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武宣县志》]
欧阳绍庭,民国时龙津县黎匠村人。书生出身、用上等的药物在乡里行医,他的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凡是有人向他求取药材的,他一定亲临病人家,详细诊察,然后给予药物治疗,确实是一位良医。[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龙津县志》]
颜德荣,民国时龙津县白沙街人。出身农家。掌握民间医药知识,尤其精通外科。他虽然医术高明,但是不以自己的医术来获取个人的私利。颜德荣除懂医外,还掌握拳术。本地喜欢习练拳术、健身却病的人,大多是他的学生。[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龙津县志》]
黎东旭,字旦庭,号史堂,民国时思东县板祥村人。书生出身。他的父亲聪明,懂得医药,掌握清代名医陈修园的诊疗方法,医术高明。黎东旭先生博通经史,并从父习医。他的医术在当地也甚闻名,常常说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有人问他:"您的医术能治好重病,是通过什么途径而达到这个水平的?"他就回答:"我的医术是从四书五经里得来的,以此可以给人治病,也可以提高学识。"由于家道贫穷,未能捞取功名,先生只好以医为业。[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思东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