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妇科 > 正文

痛经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概述】
    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的下腹部疼痛或胀痛,伴恶心呕吐,影响生活或工作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之分。
    月经初潮即开始痛经者称原发性痛经,常由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狭窄等引起。若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引起的,则为继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将痛经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临床以实证多见,为妇科急诊常见病之一。原发性痛经以青春期及未婚者多见,继发性痛经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严重痛经者可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昏厥,一般只要经血下行通畅,腹痛即可缓解或消失,痛止后患者感觉全身乏力。本病西医也称为痛经。

    【病因病理】
    痛经病位在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多因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阻络和气血虚弱。
    1.气滞血瘀 经期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血失和而瘀滞,不通则痛。
    2.寒湿凝滞 经期饮冷冒寒,经血凝滞胞宫而致。
    3.湿热阻络 湿热之邪滞留胞宫、胞脉,阻碍气血运行而致。
    4.气血虚弱 久病大病失血伤气,气血运行迟缓,胞宫失养而致。
    5.膜样痛经 内膜挟瘀阻滞胞宫,经血阻滞,不通则痛。

    【诊断要点】
    1.每逢经前或经期下腹部疼痛,一般经前一天或经行的第一、第二天腹痛较剧烈,当经行通畅后,腹痛便渐渐缓解,甚至消失。
    2.初潮即开始痛经的称原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称继发性痛经;行经时由内膜排出而引起剧烈腹痛的称膜样痛经。
    3.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子宫过度收缩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原发性痛经的剧烈腹痛及其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面色苍白等都与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
    4.痛经剧烈者应与宫外孕、盆腔肿瘤破裂、急性阑尾炎等鉴别。可作尿或血妊娠试验、妇科检查和B超作鉴别。

    【辩证分型】
    1.气滞 经前或经期下腹胀痛,经色暗红,经前乳胀,胸膺掣痛。苔薄,脉细。
    2.寒凝 经行下腹冷痛,喜用热敷,经少不畅,色暗有块,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紧。
    3.湿热 经前或经行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多,色紫红,质稠秽臭,身热口普,便秘溲赤。苔黄腻,脉弦数。
    4.血虚 经行或经后下腹隐痛,喜用手按于腹部,经色淡红,神疲乏力,头晕目花,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
    5.膜样痛经 经少不畅,色暗红,下腹剧痛拒按,直至血块或内膜片排出则痛势减轻。舌暗,脉弦。

    【分型治疗】
    1.气滞治法: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方药:加味乌药汤加味。
    乌药10克 砂仁3克(后下)木香10克 延胡索12克 制香附15克 失笑散10克(包煎)郁金10克 枳壳10克 艾叶3克加减:挟瘀者,加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9克、赤芍10克;肝郁化热者,去艾叶,加栀子10克、夏枯草9克、益母草15克;若见呕吐黄水者,加吴萸5克、川连2.5克、生姜三片。
    2.寒凝治法:温经和营,调经止痛。
    方药:温经汤加减。
    淡吴萸6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炒白芍12克 桂枝5克 丹皮6克 生姜5片 煨木香10克 延胡索15克 炙甘草5克 生蒲黄12克(包煎)加减:感冒风雨者,加荆芥9克、防风6克;腹痛喜热敷热按者,加胡芦巴12克、紫石英15克。

上一篇:带下病
下一篇:子烦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