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妇科 > 正文

产后发热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17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4.血虚治法:益气补血,养阴清热。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0克 黄芪 15克 当归 10克 熟地12克 白芍12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5克 阿胶10克(烊化)加减:失眠梦多者,加枣仁12克、柏子仁10克、夜交藤15克、远志6克;汗出不止者,加浮小麦15克、糯稻根15克、麻黄根15克;颧红烦热者,加生地9克、知母9克、地骨皮12克、银柴胡9克。
    5.伤食治法:健脾化湿,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九加减。
    山楂15克 神曲12克 制半夏10克 茯苓12克 陈皮6克 连翘10克 莱菔子15克 白术10克 全瓜蒌10克 鸡内金10克加减:腹胀便秘者,加枳实10克、川朴 6克、生大黄6克。
    6.蒸乳治法:疏通乳络,清热散结。
    方药:瓜萎散加味。
    全瓜蒌12克 生甘草3克 炙甘草12克 通草5克 王不留行12克 乳香6克 白芷10克金银花10克 青皮6克 漏芦12克加减:乳管不通者,加鹿角粉10克,热黄酒冲分2次吞服;乳胀痛者,加川芎9克;乳房胀伴发热者,加黄芩9克、蒲公英15克、丹皮9克、山栀9克,外敷金黄膏。

    【中成药】
    1.保和片 每日3次,每次5片,吞服。用于伤食者。
    2.开胸顺气丸 每日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伤食、大便秘结者。
    3.枳实导滞丸 每日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伤食便秘者。
    4.益母草冲剂 每日3次,每次1包,冲服。用于瘀血发热者。
    5.午时茶 每日1~2次,每次1袋,冲服。用于外感发热者。
    6.柴胡注射液 每日l~2次,每次2~4毫升,肌内注射。用于外感发热者。
    7.鹿角粉10克,黄酒冲服。用于乳蒸发热者。

    【简便方】
    验方 金银花10克、连翘12克、柴胡6克、桔梗6克、蒲公英15克、蚤休12克、瓜蒌15克、象贝10克、生甘草3克,煎服。用于乳蒸发热。

    【其它疗法】
    取合谷、大椎、曲池、风池(泻法);中脘、足三里、内关、曲池(泻法)。两组穴可交替使用。

    【注意事项】
    1.产后发热,病因不同,症状各异,临床诊治应掌握辨证特点,对因治疗。若发热恶寒,伴小腹疼痛、拒按,恶露秽臭,则为感染邪毒;恶寒发热,肢体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为外感发热;寒热时作,恶露量少,小腹拒按,为血瘀发热;产后失血过多,微热自汗,为血虚发热;产后伤食,低热起伏,胃脘胀闷嗳腐吞酸为伤食发热;产后乳房胀痛,乳房结块,乳汁不下,发热不退为乳蒸发热。
    2.产褥发热,若高热神昏、惊厥,属危重证候,应予中西医结合救治。同时注意加强护理,取半坐卧位,以利恶露排出,注意营养,多饮水,高热者可予物理降温;保持外阴清洁,以及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3.提高接产技术,及时处理产道损伤,勤换内衣裤,保持外阴清洁。
    4.谨慎起居,节制饮食,调和情志,严禁房事,注意乳房卫生。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
下一篇:带下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