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4.黄柏醇有保护血小板不易破碎的作用。
5.临床多用于急、慢性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泌尿系感染及湿疹等疾病。
(四)茵陈《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的的幼苗。
别名:茵陈蒿、绵茵陈、白蒿。
处方用名;茵陈蒿、绵茵陈、茵陈。
药用部分:幼嫩茎、叶。
性味:苦、平、微寒。
归经:入脾、胃、肝、胆经。
功能:清湿热、黄疸。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黄疸。如治阳黄(湿热黄疸),尿少色黄,有便秘结,配栀子、大黄。如治阴黄(湿寒黄疸),尿少色黄,大便泄泻,配干姜、附子、甘草。
2.适用于湿热黄疸,湿重者,如尿少,腹胀、腿肿、配白术、泽泻、猪苓、茯苓。
用量:9-15克。
禁忌:因瘀血而引起的发黄,或血虚萎黄者均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挥发油、茵陈酮及叶酸等。
2.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病原性丝状菌、猩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动物实验:有解热、降血压、降胆固醇、抑制肠管及麻痹蛔虫的作用。
4.有利胆、利尿的作用,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缩短疗程,减轻症状,消除黄疸。
三)清热凉血药:
(一)生地黄《本经》
为玄参料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
别名:酒壶花、生白菜、干地黄。
处方用名:生地黄、干地黄。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甘、苦、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功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具有清热凉血及养阴作用,常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红或绛等证,多与玄参、犀角等同用,共凑清热养阴之效,如清营汤。
2.能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等证,常与侧柏叶、茜草根等凉血止血药同用,如四生丸。
3.有生津止渴作用,可用于热病伤津、舌红口干或口渴唇燥,常与麦冬、沙参、玉竹等益胃生津药同用,如益胃汤。并可用于消渴证,口渴多饮,常与天冬、枸杞、山药、山萸肉等滋补肝肾药同用。
鲜地黄,亦称鲜生地,作用于干生地相近似,而凉血、生津效果尤佳。适宜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及血热妄行吐衄下血等证。
用量:9-20克。
禁忌:本品性较滋腻,脾胃虚弱腹满便溏者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地黄素、甘露醇、铁质、维生素甲等。
2.中等量对动物有显著强心作用,使血压升高,对衰弱的心脏作用尤为显著;小剂量可使血管收缩,大剂量则使血管扩张。此外,还有利尿、降血糖的作用。
3.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二)牡丹皮《本经》
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的根皮。
别名:花王、丹皮、粉丹皮。
处方用名:牡丹皮、丹皮、粉丹皮、花王皮。
药用部分:根皮。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具有清热凉血作用,适用于热病发斑疹、血热吐血、衄血等证。通常与生地同用,重者可与犀角配伍,如犀角地黄汤。亦可用于热入血分,夜热早凉、骨蒸无汗,常与青蒿、鳖甲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又具活血行瘀作用,可用于血阏闭经、痛经,或瘀血积聚,腹中包块等证,可与桂枝、茯苓、桃仁等同用,如桂枝茯苓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