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出处】侯宁极《药谱》
【拼音名】Dà Fù Pí
【英文名】Arece Peel, Betelnut Peel
【别名】槟榔皮、槟榔壳大腹毛、茯毛、槟榔衣、大腹绒
【来源】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eca catechu L.
采收和储藏:冬、春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剥下果皮,打松,乙水中浸泡,晒干,再打松除去外果皮。
【原形态】槟榔,乔木,高10-18m;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羽状复叶,丛生于茎顶端,长1.3-2m,光滑,叶轴三棱形;小叶片披针状线或线形,长30-70cm,宽2.5-6cm ,基部较狭,顶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分裂。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cm,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萼片3,厚而细小,花瓣3,卵状长圆形,长5-6mm,雄蕊6,花丝短小,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少,无梗,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萼片3,长圆状卵形,长12-15mm。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cm,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时红色。每年开花2次,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2月至翌年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马来西亚。
【栽培】气候土壤:喜生长于高温地区,以土层浓厚而湿润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佳。整地:选择有树荫处设苗床,松土后,按行,株距各30cm开穴,在定植前4-6个月先将空开好,使用权穴内土壤风化,穴深60-80cm,行距2、5-3、5cm。种植:育苗:在荫蔽的山地,掘一深达30cm的长坑,放一层果实,覆盖一层砂土。层层堆放,浇水湿润。经过20日后,
更多请访问原文:http://bbs.zhong-yao.net/thread-35295-1-1.html
作者空间:http://home.zhong-yao.net/space.php?uid=4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