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16《长生纂要》
守文居?长生纂要.佚名.《宋志》卷缺.佚.(《通考》1511页)
按:“守文居?”不可解,疑应作“宇文居?”,可能正是该书作者之名。
17《晰微补化全书》
晰微补化全书.郭頹.二卷.存.(《通考》1760页)
按:该书王魁仑序曰:“云系吴郭钅惠太原氏秘纂痧症,太原氏者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时代。”据此该书作者为“太原氏”而不是郭钅惠。今据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载:“《晰微补化全书》三卷,附《孳善堂药言》一卷,振古堂刊本,国朝王凯撰,凯字善吾,武进人。”因此该书作者为王凯,王氏郡望太原,所谓太原氏者正指王氏。据王凯自序(见《通考》1656页)该书是王凯授自其师林森,经王凯加工整理而成。
18《痧症全书》
痧症全书.林森传.王凯辑.三卷.存.(《通考》1656页)
按:“林森传.王凯辑”诸字署于《晰微补化全书》条最为恰当,而《痧症全书》实为《晰微补化全书》的删订本。据《郑堂读书记》载:“《痧症全书》三卷,三槐堂坊刻本,国朝何汾等编,汾字丹流,泰兴人,康熙初林药樵森以所著《痧书》授王养吾凯,因著《晰微补化全书》而传布未广,唯《沈氏尊生书》收入之,丹流取养吾书重加删纂,较原书词理简净。”可知该书是何汾在王凯原著基础上删订而成,应著录为:“王凯原辑,何汾重订”较准确,该书收有《王凯序》及《何汾删订痧书序》,对该书源流介绍甚明,但《通考》未明两书关系,且在引录何汾序文时作:“林药樵始以《痧书》授王养吾,丙寅刻,晰微补化,全书未广流传。”(重点号为笔者所加)显然将文中的“《晰微补化全书》”的书名当作它解,存在严重的句读错误,应加以纠正。
19《玄感传尸方》
玄感传尸方.《艺文略》作《元感传尸论》,《宋志》作《苏砏玄感论》,佚.按:《外台秘要》卷十三载苏游传尸方论数条可参。《宋志》作“苏砏”,待考。(《通考》2141页)
按:《玄感传尸方》一书,新旧《唐志》并著录为苏游撰,《宋志》作“苏游《铁粉论》一卷,又《玄感传尸方》一卷”。因此唐、宋诸志均明确注明该书作者为苏游,决无疑问,并不存在《通考》所谓“《宋志》作苏砏,待考”这样的说法。另《宋志》除著录苏游《玄感传尸方》之外,又有:“苏砏(一作游)《玄感论》一卷”。是《宋志》称苏砏者为《玄感论》且不排除苏游撰该书的可能。因此《玄感传尸方》应著录为苏游撰,而《玄感论》可别列一条。
20《简验方》
简验方.殷简.《补元志》.卷阙.佚.(《通考》2327页)
按:据钱大昕《补元志》、倪氏《补辽金元志》及《千顷堂书目》,《简验方》作者均作殷震,应据正。
21《卫生方》
卫生方.周侯.佚.(《通考》2325页)
按:《通考》将该书作者著录为周侯是根据该书《元好问序》:“定襄周侯梦卿”而来,但文中“周侯”并非人名,因古人行文一般不直呼人名,而多称字、号等,元代文人称谓,常称朝中高官为“某公”,而称一般官员或地方官为“某侯”,公侯皆古爵位,古人常用作官吏的尊称,仅《元好问文集》中就有:《马侯孝思堂记》、《樊侯寿冢主》、《千户赵侯神道碑铭》、《故帅阁侯墓表》、《濮州刺史毕侯神道碑铭》等多处,文中“侯”皆为尊称而非人名,因此《卫生方》作者姓周号梦卿,名失考,可暂著录为周梦卿为妥。